崆峒五老的实力,参考谢逊抢他们的“七伤拳拳谱”时的混战战果,五老在杨逍和殷天正等人眼中不足为惧,五行旗掌旗使都能各自与之较量。明教方面,有“乾坤大挪移”旁身的杨逍,参考他一人对阵五散人加韦一笑不落下风的情况看,以逸待劳的他用“乾坤大挪移”,一人或许就能对阵疲惫之师的武当宋大俞二两人或者少林二空,不行的话,他就带上天地风雷四门门主一起上;殷天正对阵灭绝绰绰有余,韦一笑对阵武当剩下三侠中的一侠,比如张松溪,也不会落于下风。

而在混战不讲武林规矩,可以围殴的情形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加天鹰教几大堂主对阵武当剩余的两侠和昆仑、华山两派高手,其余教众对阵六大派残兵。这时的明教一方,在自家门口,为了护教也为了狠狠地出一口恶气,士气如虹,而六大派经过攻上光明顶血战的消耗,人员不整,筋疲力竭,再经一场恶战下来,自然就必败无疑了,哪还能谈够根除明教?所以说,在明教人员整齐,不出内讧的情况下,单凭六大派是不可能消灭明教的。

等六大派和明教拼得两败俱伤,真正能够渔翁得利的,就只有在背后的成昆和代表朝廷的赵敏了。六大派和明教血拼的时候,成昆根本就不会出手。实际上,正是明教在人员整齐的情况下,六大派不可能攻上光明顶战胜明教,金庸先生才会安排成昆暗算明教七大高手,设定明教出现极度的内讧。这样设置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张无忌横空出现,让他扭转乾坤,排难解纷当六强。

朱元璋出身明教,为什么称帝后又灭明教?红巾军不都是明朝的将领吗?

朱元璋早年起兵,加入过明教,是利用明教组织和势力对抗元朝朝廷,他成功建立明朝之后,深知明教对朝廷有威胁,所以解散明教组织。红巾军是元末郭子兴起义军的名称,后来因内部矛盾,朱元璋挑选了“淮西二十四将”脱离了红巾军。明教的来源。明教的前身是波斯(今伊朗)的摩尼教,它产生于公元216年,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教义融入基督教、佛教、道教等等元素,它反对犹太教,将犹太教视为黑暗神的创造物。

摩尼教的这种特性,显得不伦不类,有浓重的“拿来主义”色彩。摩尼教在六、七世纪传入西域(新疆)地区,再由西域传入漠北的回纥,唐武宗在位期间,举行规模庞大的“灭佛”运动,摩尼教受到大打击,传教活动转入地下,并且结合中国本土的道教,改名为明教。明教的教义中,它宣扬,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因此教唆民众敢于造反,屡有反朝廷的运动。

明教到了明朝末期,它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变成了白莲教。如果大家看过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对白莲教就会有所了解。朱元璋利用明教势力对抗元朝廷。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不久后红巾军的内部因争权夺利,矛盾重重。朱元璋见大业未成,内部就先动乱,于是招募了二十四名新士兵离开起义军,远赴定远作战。

这二十四名士兵便是明朝的开国“淮西二十四将”。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为增加势力,见明教信徒数量巨大,而且一直与朝廷对抗,于是他加入明教,整合信众,纳为己用。朱元璋这么做,一方面是让起义军师出有名,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吸纳新士兵。如果大家看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对明教会有侧面的了解。小说里,明教对抗六大帮派,可见它的势力多大,金庸撰写的这部小说,虽然大部分有文学润色虚构,但有史实基础为支撑。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打击明教。公元1367,朱元璋尚未即位,但天下基本已定,朱元璋称天下为吴,即吴元年。次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正式即位,国号为明,纪元洪武。对于“明”这一个国号,体现了朱元璋这位农民皇帝的一些特质,因为这个名称,很明显是来源于民间,不管是明教,或是其他。朱元璋本身是从明教过来的,所以深知明教秘密传教的威力。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保江山稳定,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的活动,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教受到朱元璋过河拆桥的打击后,它又发挥自身的特色,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如明朝第二位皇帝永乐大帝朱棣年间,有山东唐赛儿以“佛母”自称起义,清朝中后期的白莲教起义等等。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剑网  明教  克制  现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