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都是汉朝重臣,不同的是霍光是托孤重臣,掌控的是军队,而上官桀、桑弘羊控制的是财政。两股势力已然产生重要矛盾,刘弗陵必须在其中做出选择,到底应该偏向哪一方。而最终,14岁的刘弗陵,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刘弗陵认为:霍光如果想要谋反,燕王绝对不可能知道,就算霍光真的想要谋反,也不必这么做。

《汉书》: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 可见,14岁的刘弗陵,已经具备了为人君的智慧。司马光对刘弗陵高度评价:“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取自《资治通鉴》)果然,不久之后,上官桀继续散播诋毁霍光的言论,刘弗陵直接下令:“大将军忠臣, 先帝所属以辅朕身, 敢有毁者坐之。

” 【与民休息,盐铁之议】 除了识别臣子忠心,刘弗陵也是非常英明的天下之主。 也是在他14岁这一年,刘弗陵正式确定了与民休息的政策,有了著名的“盐铁之议”。汉武帝一生,是踩在父亲和爷爷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四处征战。前期,这是扬国威、稳定边疆,但后期,就是穷兵黩武。为了支持他穷兵黩武的征战,汉武帝在国内施行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策。

国家财政是有钱了,但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国家财富的大部分,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出现了“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囤积居奇”的场面,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这样的政策,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晚年颁布《罪己诏》之前。而等到刘弗陵登基时,民间疾苦依旧没有改善。接手了父亲的烂摊子,14岁的刘弗陵决定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召集重臣商讨对策。

刘弗陵自己也清楚,延续了多年的官营习惯,一时之间要改变,十分困难。要想动摇,只能从根上动摇,以“民间疾苦”堵住老臣们的口。于是,一场大型的“盐铁之议”就开始了,讨论的主题有:民间疾苦、对匈奴政策、治国理念……《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 尽管“盐铁之议”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但自此开始,与民休息的政策得到了贯彻:贫民有了耕种之田、农民有了种子与口粮、和匈奴也保持暂时的友好和平……【不费一兵一卒,平息宫廷政变】公元前80年,15岁的刘弗陵,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一场宫廷政变。

刘弗陵早知道上官桀等人有谋反之心,一边派人盯着、准备瓮中捉鳖,一边假装不懂朝政,麻痹对手。九月,上官桀等人准备设宴款待霍光,先杀霍光,后废皇帝。只可惜,他们还没来得及下手,刘弗陵就先发制人,逮捕了参与谋反的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燕王、盖主皆自杀。 一场危机四伏的谋反政变,刘弗陵轻巧化解,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他的姐姐鄂邑公主,参与了这场谋反,而且证据确凿。最终,刘弗陵忍痛赐了一杯毒酒给姐姐。姐姐去世后,汉昭帝以诸侯之礼埋葬了她,并且善待她的儿女,并没有连坐。上官皇后,当时年仅9岁,并没有参与政变,所以,汉昭帝并没有废黜她。可以说,在与权臣的博弈中,少年刘弗陵完胜。

但他远不止这些文治谋略。刘弗陵还懂得利用严刑峻法惩治官吏,也会去调查民间疾苦,任用贤臣。他在位期间,一改汉武帝此前穷兵黩武风气,扭转西汉王朝的颓势。此外,在军事上,刘弗陵虽然主张与匈奴友好相处,却也不畏惧匈奴进攻。公元前85年,匈奴派兵进攻边塞,刘弗陵下令出击,直接活捉了瓯脱王。此后,匈奴不敢再入侵张掖郡。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属国千长义渠王骑士射杀犁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公元前86年、83年,刘弗陵两次派兵平定西南叛乱。公元前78年,刘弗陵派范明友前往边疆,再败匈奴,还连着击杀乌桓三名首领。

公元前75年,乌桓举兵进犯,范明友又一次击退。此后,刘弗陵招募民众加强边界防御工事。汉武帝最大的功绩之一,便在于北击匈奴。但他能成功,除了有谋略外,还有文景之治给他留下的国力、财力,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出现。而刘弗陵,接到手的,就是父亲快要玩坏的国家。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把匈奴打得服服帖帖,让各边境少数民族不敢轻易来犯。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神迹  帝卡  连胜  勇士  终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