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谢谢邀请?在《三国演义》里“三英战吕布”写的是妙笔生花,很可惜历史上确实是没有“三英战吕布”这回事,而且三国志里面,只是很轻描淡写地说了攻入洛阳之前的关战而已。

《三英战吕布》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英战吕布》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然董卓义子吕布,勇冠三军,号称天下无敌,在虎牢关前一连打败联军数将。心系苍生、意欲匡扶汉室的刘、关、张三人挺身而出。张飞率先出战,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前来助战,夹攻吕布,战了三十回合,还是无法战胜。刘备也来助战。吕布只得败退。三人紧追不舍,八路联军一齐掩杀,直到虎牢关前。虽然刘关张三人以多胜少,但他们的大仁、大义、大忠、大勇为人赞叹。三英战吕布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精彩纷呈,但这个情节是民间创作,史无记载。阅读名著,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收获智慧的种子。

哥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是的,名著就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感受历史的沧桑,抚慰心灵的创伤,提升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生命得到重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文学异彩纷呈。从《论语》《孟子》《荀子》的儒家大学到《庄子》《孙子兵法》的百家争鸣,从《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名著到现代的《呐喊》《家》《围城》等,都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生活的道理,启迪我们真善美的情操。

三英战吕布时,刘备是在救吕布吗?

《三英战吕布》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个人自始至终都坚定地认为:刘备的参加是为了放水救吕布。当时的情况是,最开始张飞单挑吕布,50合不分胜负。此时,在旁边观敌瞭阵的关羽也上去了。关羽清高孤傲,为什么会不顾自己的身份,上去和张飞联手呢?因为,关羽看到张飞败像已漏,只是勉强咬牙坚持,如果自己再不出手,张飞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在生存面前,面子或者说的荣誉什么的都值不了多少钱。

另外,此时关羽和张飞都还是无名小卒。他们一个是马弓手,一个是步弓手,连个校尉都不是,更不是什么将军级别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身份不身份的。关羽出马联手张飞是务实的表现。关羽这一出马,关张二人形式立即发生变化。他们的联手经过30合以后,虽然没有战倒吕布,但是已经稳稳妥妥占了上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著中用了战不倒一词,而不是抵挡不住,或者是挡不住一类的词。

战不倒是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是对方还在努力坚持支撑着没有倒下。关张是有战场主动权的。由此可见,关羽和张飞联手战倒吕布是早晚的事。那么,战场观摩的刘备到底知不知道这一点呢?我认为,刘备是心知肚明的。试想,如果刘备的武功微不足道,看不出来关张联手的结果和趋势,那么他这样的武功上去又有什么用呢?岂不是给关张平添了累赘?如果刘备的武功基础不错,就应该可以看到关张二人联手能够打败吕布。

那么,刘备到底有没有看得出来呢?《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是这样写的: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斜刺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

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看到了吗?这就是经典的三英战吕布的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关张二人是战不倒吕布,而不是挡不住吕布。也就可以说是关张二人处于绝对的攻势,吕布是守势,暂时还可以守得住。时间一久,吕布必然被关张战倒。

张飞独战吕布,50合不分胜负,略微处于下风,也就是说,张飞的武功比吕布稍微不如,差距不是很大。如果差距太大,像方悦、穆顺、武安国之流,十合左右就非死即伤了。所以,张飞抵挡吕布50合,由于吕布的赤兔马等原因,张飞处于下风。那么这个时候,张飞这边稍微增加一点筹码,就可以真正的和吕布打平。而关羽的出战,使吕布压力暴增。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战吕布  三英  攻城掠地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