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屯田的原因曹操曾多次遭到粮荒的困扰。民屯是曹操屯田的主要形式,由设在中央的大司农及地方上的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官员进行分级管理,最基本的单位是“屯”,每屯50人,设有屯司马管理屯田事宜。这是在后来的明朝,而民屯和军屯就是本文所说的屯田。屯田制的弊端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历史上的屯田是什么样的模式,它又有何种作用呢?

历史上的屯田是什么样的模式,它又有何种作用呢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这是在后来的明朝,而民屯和军屯就是本文所说的屯田。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屯田制的社会背景东汉末年,连年的战争造成了人民大量流亡。与战争结伴而行的瘟疫,又使大量流亡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大量的死亡和迁徙,使得中原地区户口锐减。越是原来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大抵也是后来战争进行得最为激烈的地方,因而也就是户口减耗最为突出的地方。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原来人烟稠密,后来都被战争破坏的荒凉不堪,甚至到了路断行人的地步。曹操屯田的原因曹操曾多次遭到粮荒的困扰。他第一欢东征陶谦,就因粮食困难,不得不中途兵。

他同吕布争夺衮州,在淮阳一带同吕布相持一百多天后,粮食也出现了短缺问题。他命程昱筹粮,程昱在自己的县里搜刮到三天的军粮,干肉里还杂有人肉在内。后来终于粮食接济不上,不得不撤退。粮食的短缺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然而,单靠一般的手段,或采用通常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办法,是不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

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非常手段,将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曹操屯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实行屯田,他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同任峻一起主管屯田大事。《屯田令》上说:“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厉行耕战,加紧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了强病足食,终于统一天下。汉武帝时,为了巩固西北边防,抗击匈奴侵扰,曾在东起朔方,西至今居的大片地区设置屯田,调用大量戍卒屯垦,平定西域后,又在西域屯田,就地解决军粮问题,省却了许多转运之劳,对平定西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正式在充分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推行屯田这一重要战略决策。民屯是曹操屯田的主要形式,由设在中央的大司农及地方上的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官员进行分级管理,最基本的单位是“屯”,每屯50人,设有屯司马管理屯田事宜。为了保证统一战争的需要,曹操还创办了军屯,军屯最基层的单位是“屯营”,每营60人。军屯实行无偿劳役制,所得谷物就地充当军粮。

军屯兵士束缚较严且屯兵身份世代相传,成为军户,如果兵士逃亡将罪及妻儿。屯田政策使农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与稳定,中原地区出现了“数年中,仓储积粟”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粮问题,也使大量流离失所的农民重得生计,使北方的农业得到了恢复,为曹操进一步统一北方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屯田制的弊端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新的官职——刺史,这个刺史是干什么的?

刺史一职,说是由汉武帝发明,也不无不妥。只是这个发明,颇有点旧瓶装新酒之意,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微加以变动再更换一个新的标签。自秦始皇一统六国,第一次在神州大地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面对广袤的国土,秦始皇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直接从中央派人进行管理,每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郡守作为一郡之首,手中权利颇大。

虽然说郡守都是朝廷直接委任的,但是秦始皇对此还是不放心,又另外从中央派人去监督郡守,这些监督者被称之为监察御史。汉在秦制的基础上,郡县与封国并行,依旧采用御史监督郡守。但是这问题就来了,监察御史们作为监督者,品级未必有很高,但是手中的权力却不小,可能一句话就决定了郡守们的生死去留。因此,郡守们对御史自然是百般示好,极力讨好 。

在这种状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御史与地方长官同流合污的事情时有发生。到了汉文帝时期,决心扭转监察御史不作为的这种情况。因此,汉文帝在监察御史之外,又重新从丞相府派出官员巡回各地,专门负责监督地方长官和监察御史,是为刺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

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旧仪》因此,在地方上就诞生了两套监察班子,刺史和监察御史。两套监察班子虽然有效的扭转了监察人员不作为的情况,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状况,那就是两套监察班子之间容易推诿扯皮。而且,汉文帝时期的刺史,只是一个临时的职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担任刺史之人是丞相府的官员,这样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利于皇权的集中。

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干脆就撤销了地方上的监察御史,并且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区域,即十三个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州、司隶),每个州下辖若干郡县。但是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事实,汉武帝时期的十三个州,并不是实际意义上一级行政区域,因为这十三个州没有设立长官,真正的长官依旧是各郡的郡守(太守)。

汉武帝在每个州设立一个刺史,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专门负责监督该州下辖各郡太守。因此,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并不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而是监察长官。随着时间的变迁,到了西汉末年,刺史的职权开始不断扩大,开始有了行政权甚至军事权,名字也一度变更为州牧,隐隐有从监察官向地方行政长官转变的趋势。王莽篡汉之后,变刺史为州牧。

王莽当政时,各地反抗势力不断起事。王莽为方便镇压起义,给予州牧军事权,至此,刺史(州牧)实际已经完成了从监察官到地方长官的转变。刘秀复汉之后,又变州牧为刺史。这时候的刺史已经和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刺史的刺史已经具备了实权。因此,刺史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长官,成为了太守的直接上级。东汉末年,朝廷将一部分资深的刺史改称为州牧,因此才出现了《三国演义》中州牧和刺史并存的局面,有些地方叫州牧,有些地方为刺史。


文章TAG:屯田  令是  许下  干什么  曹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