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在战争期间左右逢源。他先是为俄军效力,后来看到俄军不行了,就改投日军,为日军效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为日军效力的经历,张作霖后来才会得到日本的支持。日俄大战之后,日本开始经营关东州和南满铁路。从日俄战争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派出陆军大将大岛义昌率领一个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进驻关东州,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关东军的前身(当时还不叫关东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东北政局变得不稳定起来,日本为了更好的管理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就将原隶属于关东都督府的陆军部独立,直接归日本军部直辖。于是历史上的关东军便由此成立。当时的张作霖刚刚挤垮了冯德麟,一个人独霸奉天全省。他对盘踞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关东军是既不服,也害怕。不服的原因,是关东军垄断了东北的所有重要资源,比如铁矿、煤矿,只要是值钱的玩意都是日本人的。

还比如铁路资源。当时张作霖要想用铁路运兵,他还得经过日本同意才行。若是关东军不肯借给他用,他也只能私下里骂骂娘。害怕的原因也跟铁道网有关系。当时东北的铁路干线被日本和苏联控制,奉军的兵力调动被日本人掐的死死的。张作霖想要打关东军,他连门都摸不到。而关东军想要打张作霖,只要沿着南满铁路就可以从大连一路畅通无阻的打到沈阳城下。

卧榻之侧竟然有野兽虎视眈眈,换作你是张作霖,你能不又气又怕?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张作霖后来会特别重用不太懂打仗,但颇有实干精神的杨宇霆的原因。杨宇霆留学过日本,懂什么叫近代化。在他的辅佐下,张作霖对东三省和整个奉系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建立东北海军,使奉军自成体系,增强了张作霖部队的实力,降低了奉军对关东军的依赖。

比如绕开了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单独修筑了奉军自己的战备公路,使奉军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挟制。假如一旦跟日军闹掰,奉军可以利用公路与日军周旋。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制约。比如创建了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使奉军的后勤不再受制于日本关东军。(奉军也是当时少有的能在武器方面做到自给自足的军阀)公正客观的说,杨宇霆的改革帮助张作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对关东军的依赖。

但是,这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呐,奉军在整体上还是受制于日本,张作霖依然还要看日本人的脸色行事。总的来说,日本人在东北驻军时,张作霖还是个绿林草莽。不是张作霖卖国,要放日本人进入东北。而是早在清末,日本人就已经进入了东北。当张作霖成为东北王时,日本人已经控制了关东州、南满铁路沿线十几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才是东三省的“主”,他们是看着张作霖这个“客”,从一个绿林草莽一步步得成长为东北王的。

三国这段历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南昌赣江新区能发展起来吗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是东汉灭亡开始。

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权倾  三国  新理念  新区  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