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成功收押邓艾之后,尽得其军马,威声大震。姜维也看出了钟会与邓艾之间得矛盾,考虑到钟会有十多万军队,可以帮助姜维复国,于是姜维才向钟会投降,并伺机挑拨邓艾与钟会之间得矛盾。而此时钟会也是忘乎所以了,姜维趁机劝说钟会谋反,钟会也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因此二人一拍即合。

永乐皇帝为什么没能灭掉北方的蒙古骑兵?

要诠释问题中提到的这种历史现象,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时蒙古高原的政治形势,以及明成祖朱棣时期明王朝对于蒙古诸部的基本政策。自公元1388年,明将蓝玉统帅大军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几乎全歼脱古思帖木儿汗所部,导致后者在逃亡途中遭遇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的袭杀、篡逆后,由元朝北迁暂时建立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碎,此后蒙古各部展开混战,汗位接连被替换,至明成祖开始君临天下时,蒙古草原政治势力已纠集为两大部落联盟:其一为迎奉黄金家族正宗——忽必烈后裔本雅失里为大汗、而实权为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所掌握的东部蒙古诸部联盟,他们以北元汗廷自居,被明朝称之为鞑靼;其二是以元代斡亦剌部后裔为主的西蒙古诸部联盟,明朝称之为瓦剌。

他们正为争夺蒙古诸部的最高统治权而展开连绵不绝的厮杀。但同时出于经济需要,鞑靼与瓦剌诸部都觊觎于明朝北部疆域,越界掳掠事件层出不穷。针对这样的形势,明成祖及朝廷对于鞑靼与瓦剌的国策是明确的,即尽可能使其维持均势,阻止任何一方强盛到足以统一蒙古诸部的地步。另外,出于对蒙元黄金家族成员政治地位的忌讳,明成祖对于鞑靼一方是格外警惕。

正是出于上述国策的考虑,明成祖朱棣才先后五次亲征北伐,(若加上丘福中伏失败的那次,当是六次北伐)。首先把打击对象放在黄金家族正统的本雅失里汗鞑靼方面,其后的大多数军事行动也是针对鞑靼一方,极大地削弱了鞑靼军事贵族的实力,在此期间,为了保证瓦剌一方的置身事外,明廷册封了瓦剌诸部中的首脑人物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

而当瓦剌马哈木等趁鞑靼衰弱大举进击,拥答里巴为汗、大有兼并东蒙诸部的时候,明成祖毅然决定出兵狙击,大败瓦剌诸部于忽兰忽失温之战,与此同时,明廷又册封鞑靼权臣阿鲁台为和宁王,以帮助其收拾部众,免遭瓦剌并吞。总之,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对蒙古的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并辅以恰当的外交册封手段,达到了压制蒙古军事贵族企图复兴的奢望,保持了蒙古诸部的分裂和相互敌对的战略目的,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北疆诸省的安宁,可说是明王朝对外关系史上的杰作。

如果你是宋朝的将领,会如何对付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其实被夸大了,只从作战上说的话,还是可以对付蒙古骑兵的。我们都知道,蒙古骑兵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性,尤其是配备射程很远的复合弓之后,在冷兵器时代的野战中,几乎是无敌的。我们在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绝大多数战例中,都能看到轻骑兵的最主要战法:机动作战。因为欧洲遍地城堡,为了应对攻城时的弓箭手,欧洲的重骑兵发展很迅猛。

蒙古轻骑兵遇到欧洲重骑兵的时候,往往都是引诱对方长途奔袭,累垮重骑兵,然后再包围歼灭。面对欧洲步兵方阵的时候,蒙古骑兵的作战方式更出其不意了。传统的冷兵器作战,双方往往会选择好主战场,然后排兵布阵,大兵团决战。甚至直到火枪时代来临,欧美依然大量采用“排队枪毙”的战法。这一点充分被蒙古轻骑兵利用,他们往往在刚刚发现敌人的位置时,就派出轻骑兵进行冲击。

一批又一批的冲击,会让来不及组织步兵方阵的对手瞬间大乱。如果遇到已经组成步兵方阵的对手,蒙古骑兵也会主动冲击,但是他们会佯装溃败,吸引对方放弃防守阵型,冲锋追击。这时候蒙古骑兵会在自己的阵营中迅速换马,然后发起反冲锋。总之,在传统的野战战场上,蒙古骑兵的机动性配合良好的战术,确实难以对付。不过,当他们遇到坚固的城堡城池时,骑兵就尴尬了。

巨大的城墙配合远程弓弩,往往会打的骑兵不敢接近,尤其是床子弩这种变态武器的出现,更是让骑兵不敢轻易接近。比如汉代李陵用五千步兵对阵匈奴八万骑兵,在弓矢用尽之前,一直是占优势的。澶渊之战的时候,床子弩远距离狙杀辽国大将萧达凛,立了奇功。也就是说,一旦有城墙和弓箭克制住骑兵的机动性,是不会怕蒙古人的。当然,就算是野战,只要能降低轻骑兵的机动优势,一样能战胜。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阵型  飞花  幻境  钟会  李冰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