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的人和优势。不管怎么说,官渡之战军队数量对比很悬殊。曹操在官渡之战后,逐步攻下了邺城这个都市。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是因为曹操有人和的优势。官渡之战时,之所以说曹操有人才优势,是相对于袁绍来说的。官渡之战经要图官渡之战一开始,袁绍麾下的大将颜良率领一万人马包围了曹操驻扎在黄河防线要隘白马的曹军,意欲解除白马之围的曹操却是首先佯装渡过黄河延津渡口,假装攻击袁绍的后方。

官渡之战,曹操赢在哪?

作为三次决定三国命运战争的首战,官渡之战的意义是基本决定了黄河流域的控制权和大汉北方归谁。但这次战争在开始的时候,是曹操弱,袁绍强。曹操在军事上可以说不是很占优势。曹操出兵2万,而袁绍出兵10万(三国演义见鬼去吧),怎么看都是曹操要输了,但曹操其实在当时是有很多优势的。第一个,就是出师有名,别认为这东西没啥用,在古代,谁打仗占理谁的士气就要更高涨,曹操手里有皇帝这张王牌,就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虽然敌方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谁握皇帝谁说的算),袁绍打曹操,就好比袁绍打皇帝,你说清君侧,赢了才有资格说清君侧。

相反,曹操可以以袁绍有谋逆之心为由来讨伐他。让袁绍在道义上陷入被动。第二,因为袁绍比曹操强了太多,所以轻视曹操的心理自然是占了大多数。古语云:骄兵必败。袁绍没了后顾之忧,又军力强大,自然是自信心膨胀,傲娇的认为自己可以一局定乾坤。而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南有刘表、张绣、孙策,西有马腾、韩遂,处于如此困境的他自然是每一道命令都是深思熟虑的,无时无刻不怀着警惕的内心。

谨慎小心去战骄傲自满,考过试的人都知道结果如何。第三,就是两个人的性格问题,袁绍是表面宽宏大量,雄心壮志,实际内心非常的小心眼,而且随着实力的壮大,他也表现的越来越优柔寡断,此前,袁绍的敌人基本上除了公孙瓒都是渣渣,而消灭公孙瓒也是在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不得幽州人心,而袁绍以仁义之师讨伐自然是顺水推舟。

而曹操在这些年来前后消灭吕布、袁术、李傕等大头棘手的人物,还好几次身犯险境,战斗心理要比袁绍成熟,而且目光比袁绍长远。最重要的一点,曹操能做到人尽其才,而且尽量团结大臣,就像汉高祖刘邦一样,我就是个拿主意的,但关键出什么点子怎么打细节得看你们。而袁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谋臣要顺着他的思路说,武将要按着他的指挥打,不然就得入狱,这样使得袁绍阵营各大臣勾心斗角,再加上袁绍优柔寡断,所以在战争期间,一直错失良机。

袁绍在官渡之战时怎么才能赢?

袁绍,三国初期实力最大的一个霸主。家庭背景显赫,四世三公。在征讨反贼董卓时,十八路路诸侯的盟主。天下十三洲,袁绍自己占了四个,雄居北方,手下文臣武将众多,可谓兵多将广。可是,后来的官渡之战兵多将广的袁绍竟然败给实力差自己好几个档次的曹操。那么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个人原因,袁绍头顶四世三公的背景,但是自己却骄傲自大,不听他人意见战争刚开始,谋士沮授提出打持久战,因为曹操粮草不足,自己兵强马壮,持久战不用打,耗也可以耗死曹操,但是袁绍不听,认为自己兵力远胜曹操,只想急功近利,只求速战速决。

而且还给沮授安了个“慢我军心”的罪名,直接扔进大牢。其次,袁绍优柔寡断,不会把握战机,战争相持了两个月,许攸向袁绍献计,此时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肯定空虚,如果分一部分兵力偷袭曹操大本营,曹操收尾不能相顾必败,如此高明的计划袁不但不听,而且把许攸臭骂一顿,致使许攸一气之下投靠曹操。后来,许攸投降曹操说出来当初他给袁绍提的这一计谋,惊出了曹操一身冷汗。

曹操说如果当时袁绍采取了这一计谋,自己必败。而且许攸带去了很多袁绍的情报给曹操。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袁绍粮库乌巢放防守空虚,曹操立即当机立断夜袭乌巢,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库。这也就是袁绍失败的最后一个原因,不善于用人,粮库这么重要的地方,应该派有能力的人把守,袁绍麾下四挺柱的张颌,高览皆是举世名将,他竟然把如此重要岗位交给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怎能不误事?不能知人善用,而且多疑,最终将这等举世名将拱手让给了曹操。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官渡之战  战略版  玩法  三国志  解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