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兵,被分到哪个营(牛录),那平时他吃饭、睡觉、训练、打仗,就肯定都待在那个营(牛录)了。然而实际上,清朝的八旗不是这么回事。八旗所谓的旗、扎兰、牛录,更类似于现在的户口管理。清军出门打仗,作战编制并不是按照八旗的编制来的,而是另行委派作战军官,对将士进行临时编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军人编入军队,不打仗的时候,吃饭在哪个连,打仗的时候,吃饭也在这个连。

身边的人,都是将来在战场上的战友。但清军不是,清军就类似宋朝的禁军。不打仗的时候,在本牛录待着。打仗的时候,就在临时组建的作战单位待着了。大家相互不认识。在这种编制情况下,经常打仗还好,一旦承平日久,战斗力就必然下滑。皇帝能不能解决这个毛病呢?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行不通。皇帝把八旗的制度变了,大清的根基也瓦解了。

第二,清朝有规定,旗人不准参加劳动。旗人想要挣工资,只能是去参加选兵。但旗人的数量比八旗编制大,选的上还好,选不上的人怎么办呢?只能混日子了呗。混个一年两年,兰博也混成废柴了。为了解决八旗子弟战斗力低下,外加普遍混日子的现象。乾隆曾下令精简八旗规模。让战斗力低下,或工作能力不足的旗人,出旗自谋生路。本来这个思路是没有问题的。

但你想想看,皇帝日理万机,肯定不会亲自负责这事。那这事最后肯定就是由八旗的高层人物负责操作。这些八旗中的贵族,会让自己亲戚出旗自谋生路吗?肯定是不会的。所以精简的结果,自然就是没什么背景的底层旗人被裁撤,家里有背景的旗人留下来。而留下来的旗人,又会是什么好鸟呢?这种情况下,底层的八旗子弟,训练的再好也没用。

因为上层已经烂了。让一个只会提笼架鸟的八旗贵族带兵,军队的精神意志必然会垮掉。第三,利益牵扯太大,导致历代清朝皇帝对八旗的整顿,经常是不了了之。由于要防汉人,所以八旗问题在清朝是不能拿出来公开讨论的。毕竟皇帝也不希望汉人知道八旗已经不再骁勇善战的事实。不准汉人参与讨论,那就只能是在满人的小圈内解决了。

而皇帝与八旗的关系,虽然皇帝是主子,但皇帝也是八旗的一份子。皇帝要整肃八旗,旗人肯定反对。皇帝又不能拉拢汉人牵制旗人。为了利益考虑,为了不动摇国本,皇帝只能是有限处理,肯定不能把事情做的太过。如果皇帝处理的过火了,他就真的变成孤家寡人了。这种皇帝第一天还雄心壮志,到了第三天见但反对声音太大了,就灰心丧气,取消先前旨意的情况。

被霍梅尼推翻的巴列维王朝皇室去哪了,还有望翻盘重建伊朗吗?

当然是逃亡国外了。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整个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开放的,不像今天人们必须严格按照伊斯兰教义来生活,比如女性必须要穿笼罩全身的黑袍,男女不能自由见面玩耍哪怕是在电视台相个亲,男方嘉宾和女方嘉宾都不在同一个摄影棚,所以看起来伊朗在世俗方面没什么进步,在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是一种退步,所以有的人对巴列维王朝还是有一些怀念的。

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就是以霍梅尼为首的宗教人士对巴列维全面倒向西方不满,其实巴列维王朝本身也想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人士发动了反对巴列维的运动,很快保卫王室的保安队对被游击队以及反对派打败,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反对巴列维王朝,这让权力高度集中的王室措手不及,他们无法应对轰轰烈烈的反封建运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仓皇出逃,由于和美国关系不错,所以巴列维王室的人员都逃到了美国。

伊朗的宗教人士在革命成功以后开始全盘否认西方文化,所有有关西方国家的东西,特别是美国的东西很快在伊朗完全消失,以前还可以看到穿着短裙的女孩儿在伊朗街头玩耍,但政教合一的伊朗是不允许有这种情况出现的,而且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并没有给伊朗带来太多的利益,国民生产水平还不及巴列维王朝时期。根据资料来看,在伊斯兰革命成功前十年伊朗年,也就是1968至1978年的10年里,伊朗经济年增长率是16% - 17%,这种增长速度哪怕是在现代很多国家都做不到,当时的伊朗非常富裕,1978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在2250美元,这完全是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推翻他时,这些都完全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贪污,腐败,君权集中等。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王朝  火之歌  堕落  背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