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之死变成了自己替刘备死,当时刘备和庞统正分兵攻取雒城,刘备本意是要庞统走大路,但最终庞统选择了走小路,分别之时,刘备见庞统马劣,便把自己的坐骑给了庞统。庞统原本投奔东吴,在周瑜手下。庞统当时正在围攻雒县,在攻城的时候,不幸被流箭射中,所以说正史上的庞统之死纯属战场意外,根本就不存在刘备谋害的可能:其一,庞统深受刘备器重,刘备逐鹿天下也非常需要他;其二,庞统死后,刘备的表现足以说明刘备是真伤心,不但痛哭流涕,给予了庞统家属应有的照顾。

什么会有人认为庞统是刘备害死的?

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庞统是刘备害死的,主要还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庞统为刘备而死,因为毕竟刘备没有害庞统的理由,相反刘备更希望他好好地活着。正史上上关于庞统之死是这样记载的:“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庞统当时正在围攻雒县,在攻城的时候,不幸被流箭射中,所以说正史上的庞统之死纯属战场意外,根本就不存在刘备谋害的可能:其一,庞统深受刘备器重,刘备逐鹿天下也非常需要他;其二,庞统死后,刘备的表现足以说明刘备是真伤心,不但痛哭流涕,还给予了庞统家属应有的照顾。

而罗贯中先生在他的《三国演义》中对于庞统之死处理的就比较巧妙。庞统之死变成了自己替刘备死,当时刘备和庞统正分兵攻取雒城,刘备本意是要庞统走大路,但最终庞统选择了走小路,分别之时,刘备见庞统马劣,便把自己的坐骑给了庞统。而后庞统被张任误认为是刘备而死于乱箭之下,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庞统实际上是代刘备之死,倘若庞统当时听从刘备的意见,走大路,那很可能死的就是刘备,当然了话说回来,《三国演义》是根据正史改编的,这样的剧情是绝对不会存在的。

庞统如果没死,刘备最终可以统一三国吗?

庞统如果没死,刘备最㚵可以统一三国吗?不能!龙多不治水,猪多拱墙根。庞统急功近利,刘备疑心重重,关羽、张飞英雄主义抬头,轴心就在桃园三结义没有目标路线。诸葛亮已在观望期,所以没有统一三国的基础。实际上这也是罗贯中大师的高明手笔。三国演义整篇都夸张了桃园三结义的英雄了得,仁义当先,个个如龙似虎,“五虎上将”诸葛亮如神一般,但最后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明知刘备已经有了“卧龙”的庞统,为何还是投靠了刘备?

庞统原本投奔东吴,在周瑜手下。他之所以转投刘备,是因为他在东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自己的舞台。东吴政权建立已久,已经有了成熟的政权架构,人才储备也丰富,战略已确定。庞统的特点是精于战术,他是进取型的人才。而东吴的立意是割据江南,偏偏没有进取精神。东吴可以算得上有进取精神的周瑜算一个,但周瑜突然去世,庞统在东吴再也找不到同心之人。

如果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一起辅佐刘备到终老三国会怎样

如果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一起辅佐刘备最后局面还是三国鼎立。因为我认为:天下能者所見皆同,这三个人在整体的战略思维上不应该有什么不同,在具体战朮考虑上各有思路,徐庞二人或许可以避免空城危险、诸葛亮不会象庞统那样命丧落凤坡,但是这些只是局部的输赢能避免一些损失和危险,减少一些伤亡和消耗,对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多只有早和晚的影响。

如果落凤坡庞统没有死,反而死的是诸葛亮,蜀国的结局会有改变吗?

历史没有如果。若一定要假设一下的话,如果先死的是诸葛亮,蜀国的结局改变是肯定的,可会灭亡得更早些。理由于下:诸葛亮和庞统被誉为"伏龙″、"凤雏”,皆为天纵奇才。水镜先生(司马徽)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对其二人评价之高!然而,二者皆为刘备所得,后反而是他们所扶持的蜀国最先覆灭。究其因:大势之故也!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顺应大势,同样无法扭转乾坤。

诸葛亮和庞统都善于谋略,统观大局。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庞统的"征西川三策″中可证其二人的才华及异同之处。诸葛亮于深谋远略中略趋保守;庞统于智计百出中略趋于急进。二者皆以法家思想为主,又具备纵横家的风格,而诸葛亮在忠君、恤民等方面又有儒家的特点。后人称诸葛亮亮所行为王道,庞统为霸道应该与此有关。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基本不相上下,但诸葛亮综合能力更全面。


文章TAG:庞统  王者  天书  荣耀  背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