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坦克分队)实际上,德国人的这个发明就是一门“飞行反坦克炮”,在迈尔上尉的呼叫下,第一个中队的9架Hs-129很快到达战场上空,随即对苏军坦克发起攻击,这是战争历史上首次以空中力量单独打击一支相当规模的坦克部队,与之前战机对本方装甲兵的空中掩护不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未来强击机、攻击机的流行。

德军攻击机爬升后确认目标,然后开始低飞进场,以4机编队从苏军坦克的后方、侧方进行攻击,机载火炮猛烈开火,前一架Hs-129发射完炮弹飞离目标区时,第二架立刻跟进攻击,苏军坦克纷纷起火。协同作战的德鲁切尔少校Fw190大队则将苏军步兵炸得人仰马翻,用高爆弹迅速击毁了了苏军匆忙架起来的高射炮,德国空军的战机居然把一支步坦混编的苏军装甲支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亨克尔Hs-129)德军各Hs-129中队弹药消耗完毕后立即返回机场补充,然后再度起飞前来攻击,仅仅两个中队的18架对地攻击机,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就让苏军60辆坦克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活着的逃进了树林里,半个月后才走出来。作为由空军一手包办的这次战斗胜利,这个战例作为空中反坦克战例的成功典范得到了军界的一致认可,而Hs-129也就成为了今天美军A10攻击机的鼻祖。

实际上,当德军对苏联发起“巴巴罗萨行动”之前,从来没想过需要什么对地攻击机,Hs129出现的直接诱因,就是苏联空军二战第一号功勋飞机伊尔-2,因此苏联人毫不客气地耻笑Hs129是伊尔-2拙劣的仿制品。伊尔-2是苏德战争期间苏军主要攻击机,广泛用于低空火力支援陆军,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对地攻击机,是著名的坦克杀手。

(Hs-129攻击坦克部队)伊尔-2的特点是双座型攻击机,战斗中一名飞行员操纵飞机,另外一名专门负责无线电和后机枪的射击,使飞机在执行低空对地攻击时,能够从后半部向敌方战斗机射击,免除后顾之忧。飞机的主要部位:座舱、发动机、冷却器、炸弹舱均有12毫米合金刚板防护,装备两挺7.62毫米机枪和两门20毫米机关炮,后期型的火炮口径加强到23毫米师长37毫米,对德国坦克威胁甚大。

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苏联空军仅拥有249架刚刚列装的伊尔-2,表现不俗,而在战争期间一口气生产了36000多架,如此巨大的产量充分说明了它的战场实用性。苏军官兵称之为“飞行坦克”和“空中T34”,德军士兵称之为“黑色死神”,斯大林则形象地比喻,伊尔-2对于苏军而言,如同面包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

(伊尔-2攻击机)伊尔-2在二战那个年代简直可称空中武库,以改进后的伊尔-2M-3强击机为例,它装备有两挺7.62毫米机枪,四枚82毫米或132毫米火箭弹,弹舱和翼下可挂载400~600公斤炸弹,后座还有一挺12.7毫米机枪。如果没有德军战斗机的掩护,德军坦克以及摩托化行军纵队遇上两架这样的“武库机”,那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因此,从二战最大的陆上战场苏德战场来看,苏德两军对伊尔-2和亨克尔Hs-129的重视已经充分说明,对付坦克的“大杀器”就是强击机,最有效也最厉害。由它们衍生出来的现代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仍然是坦克杀手或者称为“坦克天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大批T62、T72被美军A10或者阿帕奇猎杀,足以令人影响深刻。

如果不考虑成本,用哪种金属做坦克装甲最好?

T55坦克的静态教学车局部,可以看到坦克前装甲的剖开部分,主装甲厚度在100㎜。现代坦克制造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仍然钢铁,在可以预见的20年时间内没有改变。军迷们有一个想法,认为坦克这样的武器需要使用比钢铁更硬、韧性更好的材质进行制造,哪怕是贵一点也是应该……但是,持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坦克所使用的材质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在达到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能否大量提供、能否易于加工的问题!而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高档较贵的材质金属不太适宜制造坦克。

当今应用比较广泛,在理论上性能优于钢铁的材料就是钛(Ti),钛这种金属在地球储备是比较丰富的,它的各种物理性能都超过了钢,所以在一些要求各方面理化性能更高、体积、重量要求纤薄的零部件都会用到钛,比如:飞机上的一些重要型材和零部件。但是,钛有个缺点就是不耐氧化!特别是从矿石到金属钛这个过程中极易被氧化而形成氧化钛,其原因是钛分子之间间隙很大(所以它密度低)在冶炼过程中温度太高分子活跃就更容易被氧分子侵入而氧化,这就需要冶炼过程时时刻刻注意脱氧……这也是世界冶炼钛这种金属材料让人头疼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很好的解决。

59坦克靶车,炮塔部分采用了铸造方式,原因是其厚度超过了前(主)装甲,要超过150㎜,30CrMnMoRE在这个厚度上已经不可能焊接牢固了!所以要采用沙坑浇铸的制造方式 ,早年间坦克没有使用复合装甲时,美军的M48和M60坦克都采用沙坑铸造法生产坦克炮塔。如果按照问题所提到“不计成本使用”那么钛合金装甲也会遇到焊接困难的问题!坦克的装甲需要的规格很多,并且需要牢固的焊接在一起,但是“钛装甲”遇高温之后,不论采用等离子焊接或者激光焊接都会遇到前面所说的氧化反应,这个问题一直在延续。

如果不采用焊接而是采用铆接,那么钻孔的工作将会非常的难以加工,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可以想象一下,“钛装甲”本来就是防弹的,一般工业钻头怎么可能会轻易的钻透它?就算勉强加工完成和坦克制造完毕,“钛装甲”所要面对的是比它更加坚硬的“钨合金穿甲弹”和“贫铀合金穿甲弹”,在高膛压、高初速、高硬度的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它能否比传统意义上的装甲表现的更好?从上面对于“钛装甲”的粗略介绍得出了,钛不适宜用作坦克装甲使用,原因是从冶炼开始就难以加工!而坦克作为大规模制造的装备需要的是生产效率,效率太低一个月仅制造几辆,最多十几辆则变成了没有装备价值的武器!这已经不是金属价格是问题了。

钛简单的介绍完了再说一说铝,目前坦克装甲车辆对于铝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一些型号的自行火炮、步兵战车的车体完全是由铝制造,“铝装甲”的好处就是铝的分子链比较长,这样它的延展性就高,作为装甲使用由于这个特性,会让破甲弹的金属射流“粘滞”在装甲里面,这就好比用:弹弓石头籽打玻璃一下就碎了,但是打在面团上就被粘住了……“铝装甲”就是起到这种“面团效应”。

但是铝的熔点低 ,现在的高速穿甲弹不但坚硬,而且是带高温的打在坦克的装甲上,形成连穿甲带烧蚀的作用,“铝装甲”在高温条件下会较快速的融化,马岛战争期间“谢菲尔德号”的上层建筑就是铝材料的,由于导弹燃料引发的大火将铝烧化,也是“谢舰”沉没的主要原因!所以,铝装甲制造二线的装甲车还可以,要是制造成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坦克则完全是“待宰羔羊”!M1坦克的装甲结构,是多层次的复合装甲,并且采用了所谓的“金属陶瓷”,也就是贫铀装甲。

随着反坦克弹药的技术进步,第三代坦克早已经不单纯的使用一种材质或者一个生产“牌号”的装甲了,而是“软硬兼施”!最外面使用高性能装甲钢板、中间夹层使用比钢板更硬的金属陶瓷、内衬则采用韧性更好装甲钢板,这样的布置就是逐步、有层次的削弱穿甲弹和破甲弹金属射流的打击,甚至还要在最外层装甲版上再安装一层陶瓷装甲或者是爆炸式“反应装甲”……总之,坦克装甲的厚度与各种性能被开发到了现代科技的极致。

坦克材料的使用原则:首先要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储备,一旦战时被禁运不会影响坦克制造,否则只能“望洋兴叹”;第二就是要便于加工和制造,坦克作为大规模装备的武器,需要的是产能!二战期间德军的“虎王”坦克基本上是无敌的,但是结构复杂产能太低!最后被T34所淹没。所以,坦克制造的材质获取不是简单一个“贵”字就能解决的。

据介绍,《猎杀T34》根据二战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组俄罗斯坦克兵用一辆改装版T34坦克,试图从德国豹式坦克群的围剿中逃脱的故事。影片采用二战使用过的坦克实拍,由《绝杀慕尼黑》原班制作公司倾力打造,导演阿列克谢·西多罗夫表示:"在俄罗斯没人能如此细致地拍摄电影,我们绝对是百分百细致!不仅在俄罗斯,电影《狂怒》的顾问称从未遇到过这样认真的电影制作过程。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坦克  3d  新手  特种  武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