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和州牧经过多次更改,但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只是州牧兼领军政、因此权力更大!在州以下又设郡国(东汉是郡县和封国并存制),郡的最高长官即为太守,秩二千石,和刺史一样!封国的最高长官名义上是国王,而相则是封国实际主持政务的人,秩二千石,类似于郡的太守!因此这三个官职在等级上是一致的,都是秩二千石,只是在管辖范围上有所区别。

《三国演义》的孙坚四大猛将,谁的武功厉害?

孙坚的四大猛将指的是孙坚讨董卓之战时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将,要比较他们的武艺高低,就要先看一下他们的表现了:程普程普善使铁脊蛇矛,第一战是在汜水关战华雄部将胡轸,两人只打了几个回合,程普就一矛刺中胡轸咽喉,将他杀死。此后在孙坚攻打刘表之战中,程普数合杀败蔡瑁,数合刺死吕公。在平定江东之战时,程普和太史慈打了三十合不分胜负。

黄盖黄盖用的兵器是铁鞭,他第一战是在孙坚脱离联军返回长沙途中遭遇刘表拦截时,对战蔡瑁,结果没几个回合黄盖就一鞭打中蔡瑁的护心镜,蔡瑁败走。在此后的孙坚和刘表之战时,黄盖又两合活捉了黄祖。在平江东时,黄盖还出战过张英和周昕,不过这两战没有来得及分出胜负。韩当韩当的兵器是一口大刀,第一战是跨江击刘表时迎战黄祖部将张虎,两人战到二十多合时张虎力怯,随后因为陈主被孙策射杀,张虎大吃一惊,被韩当斩杀。

此后在赤壁之战时,韩当水战斩杀曹将焦触,南郡之战和曹洪战三十合曹洪诈败而走,濡须之战和周泰一起迎战许褚,双方打了三十多合各自退走。祖茂祖茂所用兵器是双刀,他比较倒霉,出场第一战就遇到华雄,为了保护孙坚,他戴上孙坚的赤帻吸引追兵,结果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四人战绩看谁最强:祖茂没有任何战绩就被杀死,所以首先排除。

其次韩当和曹洪战三十合没能真杀败曹洪,而程普对战太史慈三十多合不分胜负,太史慈明显要强于曹洪。而且程普杀死胡轸、吕公,击败蔡瑁都是短时间内完成,表现优于韩当二十多合才杀死张虎,所以论武艺程普应当强于韩当。而程普和黄盖则不太好比较,两人都打过蔡瑁,程普数合杀败蔡瑁,而黄盖则一鞭打中蔡瑁护心镜,应该说黄盖表现优于程普。

三国孙坚是长沙太守,长沙是荆州一个郡算刘表部下,为何刘表不讨伐董卓,还和孙坚火并?

东汉末年,孙坚是长沙太守,他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联军;刘表是荆州刺史,他却没有讨伐董卓。东汉末年的长沙郡属于荆州的一部分,孙坚身为长沙太守,为什么会跟刘表这个荆州刺史发生火拼呢?其实,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不过,要先从孙坚讲起。中平六年(公元 189年)九月,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在董卓废立皇帝的前一天,袁绍出逃。又过了一个月,后将军袁术也出逃。在袁绍和袁术的忽悠下,一时间,舆论骚然。各地的州牧、刺史、太守纷纷扬言要起兵勤王。这其中就有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不过孙坚跟其他人不一样,人家都是扯大旗干吼,没人真的出兵去打董卓。而孙坚是真的去讨董卓,连自己的根据地都不要了。然而正当孙坚准备北上讨伐董卓之前,他干了一件很二的事情,这件很二的事情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

啥事呢?就是孙坚一时脑热,杀了当时的荆州刺史王叡。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当时的荆州刺史王叡和当时的武陵太守曹寅有私矛盾。孙坚从长沙抵达武陵后,曹寅就开始忽悠孙坚,说王叡是董卓死党。孙坚不知道是怎么想得,他居然就把王叡一刀给砍了。后来有人把实情告诉孙坚,说他被曹寅骗了。盛怒之下的孙坚又一刀把曹寅也给砍了。然后,讨董英雄孙坚,就变成了图害荆州刺史王叡和武陵太守曹寅的反贼。

说的难听点,孙坚变成了通缉犯。出了这事后,孙坚一拍屁股走人,带着人马继续北上。而董卓控制的中央朝廷也很快有了反应:委任宗室出身的刘表为新任荆州刺史,接替王叡的职务;委任江东士族出身苏代为长沙太守,接替孙坚的职务。这一下,孙坚就真的蒙圈了。他原本想去讨伐董卓,可是连董卓的影子都有见着,他的长沙太守就被免职了,导致他不能再回长沙郡,只能在外地四处流浪。

既然长沙回不去了,那么孙坚就只能在别处找出路了。那么出路在哪呢?出路就在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那里。当时的袁术,他也很尴尬。因为董卓架空了他的叔叔袁隗,袁术害怕自己也被软禁,于是连夜带着自己的部队逃出洛阳,逃到了洛阳南面的南阳郡。可是逃到南阳后,袁术面临一无粮草,二无合法性的问题。毕竟他不是地方的官员,没有权力对南阳郡的地方官员指指点点。

于是乎,袁术就主动派人去向孙坚示好,向他抛去了橄榄枝。袁术跟孙坚说:自己乃四世三公出身,我们家族的人都是朝廷的大官,我自己也是朝廷的大官,你杀刺史、杀太守那点鸡毛小事也能算事么?现在只要你助我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再助我打跑董卓老贼,拥立汉帝,我保证朝廷不会再追究你的责任。然后,袁术为孙坚表奏了“行破虏将军”和“领豫州刺吏”两个职务。

虽然这两个职务,董卓控制下的中央朝廷都不可能会批准。但是没关系,有袁术这颗“国家领导人”的大树替他撑腰,他还怕什么?于是,孙坚也就替袁术杀掉了南阳太守,并与袁术合并一处,共讨董卓。正当孙坚和袁术合兵一处,准备对洛阳的董卓发起进攻时。刘表这个新任荆州刺史,也离开了洛阳,向荆州出发了。不过在前面也说了。洛阳的南面就是荆州的南阳郡,而南阳郡现在被孙坚和袁术这两个活土匪给霸占了。

刘表要去荆州,他必须要经过南阳,可是他是董卓任命的刺史,他要是敢大摇大摆的去南阳,袁术很有可能会直接砍了他!所以刘表只能乔装打扮,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偷偷溜进南阳,再想办法去荆州南部,并在荆州南部就任。后来,刘表单骑入荆州,并在襄阳与当地士族代表蒯良、蒯越、蔡瑁等人达成了共识:荆州士族拥戴刘表,并以刘表为尊,共同对抗纨绔子弟袁术、一介武夫孙坚,共保荆州一地的太平。

这个时候的刘表,他是真的要感谢孙坚,感谢他地胡作非为。毕竟,如果不是孙坚把王叡这个原任刺史给杀了,荆州刺史哪里轮得到刘表?毕竟,如果不是孙坚在北面打董卓,从中间把刘表和董卓隔开了,刘表哪里那么容易就摆脱了董卓的魔爪?毕竟,如果不是孙坚把荆州这幅牌,打乱了重新洗牌(六个太守被他杀了两个),搞得荆州数郡群龙无首,刘表仅凭襄阳一地的士族,哪里那么容易就控制整个荆州?所以说,刘表后来能成功的控制了荆州,孙坚立下了“首功”。

至于说刘表为什么不讨伐董卓,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反董联军是由袁绍和袁术等人主导的,而袁术又把荆州的南阳郡(东汉时期人口最多也有钱的郡)给霸占了。刘表他作为荆州刺史,有义务也有责任收回南阳郡。但是他当时又没有实力收回。所以他只能选择静观时变,等收回了南阳郡之后,在做打算。而“时变”的结果就是,董卓被孙坚和袁术打跑了,袁术和袁绍兄弟反目了!刘表又与袁绍勾搭上了。

最后刘表与袁术开战了。初平三年(公元 192年)春,袁术与袁绍正式开战。双方各自叫人助战,导致这一战共有七位军阀卷入其中。具体的混战如下:袁术VS曹操陶谦VS曹操孙坚VS刘表公孙瓒VS袁绍这七人中,孙坚和陶谦是袁术小弟,公孙瓒是袁术盟友;曹操是袁绍小弟,刘表是袁绍的盟友。最终这场混战的结果是:曹操先是西征,拍死了袁术,然后迅速东征,拍死了陶谦,取得了两线作战的完胜;孙坚南征刘表,他倒是打赢了,但是中了刘表军队的暗箭,最后因为箭伤病死;袁绍则是击败公孙瓒。

整个袁绍联盟完胜!而孙坚病死后,由于儿子孙策还小,因此孙氏一族便退出了混战,回到了江东老家。当孙坚的部队与袁术散伙后,袁术也离开了南阳,转战淮南,并在淮南又二次创业。当然这是后话了。至于刘表,他在射死孙坚,赶走袁术后,成功的收复了南阳郡。但是,刘表也同时与孙氏一族结下了大仇。后来孙策平定江东之地后,江东就反复与刘表开战,刘表被烦的不胜其扰。

最后做个总结:董卓乱政,孙坚兴兵讨伐,这很正常。因为孙坚本来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刘表能当上荆州刺史,是因为孙坚把原来的刺史给杀了,刘表捡了一个大漏。刘表就任荆州刺史时,孙坚的长沙太守已经被撸掉了,两人并没有职务关系。刘表之所以没有讨伐董卓,是因为他不想帮袁术做嫁衣,并且他实力也不够。孙坚与刘表并没有私仇。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官职  任过  孙坚  汉末  一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