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阻击战,妇女团3人负伤,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后来,妇女独立团转为地方武装,改为担任保卫机关、维持治安等任务了。它从创建到改编只有几个月时间,但在红军建设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李贞在妇女独立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长征中的革命夫妻1935年元旦,由任弼时主婚,李贞和甘泗淇举行简单的婚礼,贺龙在婚礼上称他们是很好的一对革命夫妻。

图:甘泗淇1934年8月7日,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下,李贞随红军学校从江西出发,开始西征。在黔东甘溪一带,部队遭敌大部队突袭,部队被分割包围成几段。为突出包围,李贞奉命向部队传达军团首长的指示,她爬上一座大山,艰难行进,突然看见一个战士的担子里有两个脸盆,他从战士那里借了一个脸盆,坐在盆里,顺着山坡滑下去,半山腰撞在一棵树上,胳膊和腿都划破了。

她一瘸一拐下了山,天黑前找到了部队,完成任务。两军会师后,肖克和王震称赞她是红军中智勇双全的女将,及时传达了军团首长的指示,使部队转危为安。1935年,红二、六军团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11月19日,从湘西桑植县出发,开始长征。长征中,李贞担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既要行军打仗,又要做党团、干部等工作。

晚上宿营时,她给那些小红军战士缝补衣服。后来,红军缴获了一批骡马,给李贞也配备了一匹马。为了照顾小战士,她和丈夫经常把马让给他们骑。宿营时,她把自己帐篷让给年幼体弱的小战士居住。长征出发时,李贞已有身孕,但坚持行军。由于过度劳累,加上饥寒交迫,李贞病倒了,但她仍跟着部队一道行进。后来病情严重了,大家把她捆在了马背上继续行军。

她高烧不止,被诊断为伤寒病,由于红军缺医少药,甘泗淇便把一支金笔卖掉,买来了针剂,李贞的高烧才退。部队过草地时,李贞怀孕已7个多月了。在这段最困苦、最难行走的征途中,李贞早产了。这时,红军战士靠吃树皮、草根为生,甚至吃掉了战马,是红军最困苦时期,大家对这个小生命百般呵护,但还没走出草地,这可怜的小生命便夭折了。

失去孩子,李贞伤心不已,身体愈发虚弱,常常发高烧、昏迷不醒。当时,李贞夫妇不经常在一起。甘泗淇想方设法过来照顾她。李贞不宜骑马,甘泗淇就背着、扶着她走。战友们怕把俩人全拖垮,就做了副担架抬着李贞。当李贞清醒时,浑身疲弱无力,但她坚持不坐担架。无奈之下,贺龙下命令,让甘泗淇跟随担架同行,以便护理照应李贞。

甘泗淇为了减轻战友们的负担,坚持自己也抬担架。抵达哈达铺后,就地休整了一些日子,李贞吃了几服中药,病情好转。此后,她不肯坐担架了,就骑马前行。部队北过渭河时,为了保障李贞的安全,战士们把她“绑在马背上过了渭河”。1936年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7月5日,按军委电令,由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共同组成红二方面军。

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李达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李贞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携手北上,很快就进入荒无人烟的水草地。有天傍晚,李贞发现女战士马忆湘独自抽泣抹泪,她询问得知,马忆湘在过河时跌倒了,把她的粮袋子卷走了。李贞抓了一把自己的青稞炒面给她,并告诉了甘泗淇。

甘泗淇召集政治部成员,号召每人拿出一把炒面,帮助马忆湘渡过难关。大家凑了三四斤粮食,马忆湘得救了,跟随大部队走出了茫茫草地。红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后,贺龙在一次总结会上,称赞甘泗淇、李贞夫妇是“两个模范干部,一对革命夫妻”。图:李贞与甘泗淇4、为革命奋斗终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贞随贺龙率领的部队东渡黄河,奔赴抗战前线。

就在此时,李贞奉调延安妇女干部学校任校长,她想不通,正是在驱逐日寇的时候,为何让她从前线回到后方。贺龙对她说,党是相信你的,你很合适。解放战争时期,甘泗淇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李贞调到西北野战军,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一系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甘泗淇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贞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两人一同赴朝作战。

回国后,甘泗淇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贞任军委防空军干部部的部长。1955年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图:毛泽东为李贞授衔长征途中李贞失去孩子以后,她再没有怀过孕,李贞夫妇抚养了20多个军人遗孤,李贞把伟大的母爱奉献给了这些孩子们。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人们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女将军,全部财产包括:4枚勋章;四把用了15年的旧藤椅;一只用了40年的行军箱;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战争年代留下的两根小金条。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女将军  巾帼  中国史  第一位  将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