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作为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他奠定了北京此后五百多年的首都地位。最重要的是,在他的手下,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和沿岸等国家。他真可谓是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最后一个则是清圣祖康熙,从14岁开始亲政,除三桂,削三番,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丹的叛乱,并且抵抗 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与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国东北边界。

为什么古代一些皇帝更喜欢去修建防御而不是去强大军队?

这个问题问到了历代帝王的痛处。搞国防是件非常非常费钱的事,论是练兵还是修长城,都要看成本与收益比。很多情况下,不是中原皇帝不想打,而是打不起,或者打不过,只好修长城。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原部队机动性不足和后期保障能力弱。 农耕民族面对游牧民族的劫掠,一开始往往束手无策。中原地区一向缺少战马,也不具备大规模牧养战马的土地条件。

虽然就单兵素质来说,中原步兵未必完全逊于游牧骑兵,但是游牧民族都是马上民族,快马弯刀,来去如风。骑兵抢完就跑,步兵追击莫及。机动性是游牧民族的优势,也是农耕民族的先天不足。追不上,没办法!这也是为什么在秦始皇修长城之前,燕、赵、秦三国都在北方游牧-农耕分界线各自修长城的原因。中原军队还有一个短板就是后勤补给。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吃肉喝奶,只要有草场,走到哪里都不怕。中原军队就不行了,长途奔袭,粮草物资耗费巨大,又无法就地去食,往往一仗下来,几十年积攒的家底就消耗光了。汉武帝时期,一次出击就死亡马匹数万匹,这种损耗有几个皇帝能承受得起? 我追不上你,修道墙拦住你行不行?行,在很多情况下长城是能够一定作用的。

中原王朝以长城为依托,沿线布置军事要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打消敌人入侵的念头。但是,要知道长城是有缺口的,即便后来连成线了,受限于兵力,也有很多薄弱环节。纵观历史,历代中原汉族王朝,也只有在汉朝国力最强的时期,才敢主动出击打击匈奴。其他时期,主要还是以防守为主。即便是大唐盛世,也是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并用才能保一时平安,甚至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还要向回纥借兵。

明朝徐达追击北元也是见好就收。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中原部队既缺乏足够的机动性,又存在很难克服的后勤保障,因而缺少足够的战斗力嘛。至于单兵战斗能力和统帅的军事才华倒在其次了。设想一下,把匈奴骑兵搬到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或者横断山区,看看它还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呢?长城起的其实就是这个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明知劳民伤财,还未必保险的情况下,不管强军不强军,皇帝们还得不断修长城的根本原因。

康熙皇帝的侍卫首领,雍正皇帝继续重用,图里琛到底有什么办法?

首先,我们讲述一个电视剧中的故事,通过这几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图里琛的水平。在康熙皇帝在位的第47年,清朝出现了一起花钱买命的惊天大案,牵扯了刑部和各级地方官员。在这一事件中,老八胤祀引诱刑部官员肖国兴说出了太子牵扯其中的事实。但是康熙皇帝并不想废黜太子,希望给胤礽最后一个机会,命令图里琛把肖国兴押往东北地区。

肖国兴知道自己被骗了以后,开始不断的向图里琛喊冤,并且把太子胤礽、老八胤祀的事情都讲了出来。作为康熙皇帝的心腹,图里琛自然把这些话原封不动的说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勃然大怒,说了一句“其心可诛。” 请注意,康熙皇帝指的是老八胤祀,图里琛则傻乎乎的说了一句“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图里琛作为侍卫首领,真的没有听出来?当然不可能。

这是图里琛明哲保身的办法,表示自己不清楚皇子之间的内部斗争。太子胤礽与后妃郑春华有染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后宫的很多人都知道,但由于胤礽是太子,将来的皇帝,大家自然都不敢说。太子与郑春华幽会,被康熙皇帝发现。当时,图里琛在干嘛呢?图里琛躲在墙角下假装小便,说明图里琛早就知道这件事,但是不想得罪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被囚禁之后,当时的天气非常冷,图里琛按照康熙皇帝的命令,给二人送去了火盆。趁四下无人之际,图里琛悄悄的塞给老十三胤祥一壶酒,随后还对老十三胤祥赞赏了一番。图里琛之所以孝敬老十三,不是没有原因的。太子胤礽已经垮台,康熙皇帝很有可能册封新太子,而新太子的人选估计就在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之间。

图里琛孝敬老十三胤祥,也是为了保证自己和老四胤禛的关系。与此同时,图里琛也没有得罪老八集团的任何人,游走于各个皇子们之间,而且自己没有任何的问题。在太子胤礽复位之后,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发生了冲突,两个人直接开打。康熙皇帝赶到以后,严厉训斥了老十四胤禵,万万没有想到,胤禵一再和康熙皇帝顶罪。最后,怒火中烧的康熙皇帝,拔刀要砍老十四胤禵。

在康熙皇帝刚刚赶到的时候,身后站着张五哥和图里琛,图里琛距离康熙皇帝最近。张五哥属于新人,而图里琛了解康熙皇帝的性格,知道康熙皇帝会生气。在康熙皇帝即将暴怒的时候,图里琛躲到了几步之外,康熙皇帝转身拔出了张五哥的战刀。即使康熙皇帝真的杀了老十四,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肯定会报复,但那是张五哥的战刀,和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

由此可见,图里琛非常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身后是皇帝,只要跟着皇帝就不会有问题。该听的听,不该听的,一个字都不知道。在太子胤礽被囚禁的时候,官员们曾经向图里琛打听情况,而图里琛一个字都没有说。与此同时,图里琛严格执行皇帝的命令,这就是图里琛的安身立命之道。无论是康熙皇帝,还是随后登基的雍正皇帝,都需要这样的人。

如果你穿越到北宋成为了末代皇帝,你有没有办法阻止金兵,而守住京师汴梁?

    其实,北宋之所以灭亡,与其说亡于金国,不如说亡于内耗。  在靖康之变发生前,金国其实发生过一次南侵。那一次,宋徽宗听闻军报,仓皇让位于宋钦宗。宋钦宗再三辞让,无奈之下才接过皇位。接过皇位之后,他大力提拔主战派官员,联合整个汴京百姓共同抵抗,终于将金兵成功击退。  若金兵只是进行一次进攻就此再不南下,那么,宋钦宗就是北宋中兴之君。

偏偏金国被撤之后,提出了一些所谓和谈计划,要求宋军出钱出地,以赔偿金国的种种损失。  宋钦宗以及那些大臣们,为了尽快送走金军,竟然答应了金国无力请求。在战争上没有得到的利益,竟然在战后谈判上得到。这让金国上下蠢蠢欲动。  获得一次抵御金军的胜利,也让宋钦宗以及麾下大臣信心膨胀。在金兵撤退后的几个月间,朝廷里面党争激烈。

  宋钦宗开始大力清洗宋徽宗一党。包括蔡京在内的宋徽宗嫡系被罢黜,就连宋徽宗本人也被宋钦宗一度禁止入京。太上皇与现任皇帝的矛盾达到巅峰。甚至有人提议宋徽宗,杀回京城废掉宋钦宗,同样有人提议宋钦宗,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行弑君杀父之举。  总之,朝廷内外斗争激烈。  后来,宋钦宗还是让宋徽宗还朝。还朝之时,宋徽宗非常低调,与宋钦宗抱头痛哭,父子二人一度恩仇尽泯。

可是,一旦地位稳固,昔日那些宋徽宗身边的老臣们又聚拢起来。  包括宋钦宗,对于主战派官员也并不完全信任。话说回来,许多主战派官员也只是打着主战的名义打击政敌,包揽大权,真心为国的官员极少。即便是有那么一两个,可是,与宋钦宗又没啥交情,人家皇帝凭什么信任你,越级提拔你?  金国第二次南下,北宋朝廷开始还信心满满。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失误  防御  皇帝  办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