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危急时刻,姜维巧妙的引开诸葛绪,甩掉邓艾,避过钟会,将数万大军成功带回剑阁。但其实魏国仍旧是魏国,除了司马懿,张郃可以对抗蜀军,保家卫国外,仍有五人可退蜀军,堪比魏国早期五子良将,使魏国依然处在霸主地位,被称为“魏国小五子”。不过姜维甩掉了邓艾和诸葛绪,成功的回援了剑阁,将钟会大军挡在剑阁之外。

他下令,由邓艾和诸葛绪各率领大军三万,钟会率领大军十万,兵分三路,各个出击。钟会与诸葛绪的人马合并在了一起,壮大了兵力,锐气势不可挡,剑阁遥遥在望。剑阁的蜀军将领叫姜维,居然把钟会联军的前进步伐给挡住了,仅仅靠的着剑阁陡峭险峻的地势,甚是厉害。钟会虽然兵多,但却拿不下姜维。

历史上姜维实际能力怎么样?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刘禅投降,蜀汉未亡,姜维身死,蜀汉才彻底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但有一口气在,不让寸土河山,在魏蜀决战后的舍命一搏中,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背影,在蜀地的秋风中,更添一丝落寞和悲凉!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军事支柱和国家脊梁,姜维其实是半路出家。他本是甘肃天水人,父亲为天水郡功曹,在平定羌胡叛乱中,为保护郡守而阵亡。

姜维也一直在天水做官,成长为天水守将。天水郡属陇右五郡之一,陇右地区隶属曹魏之凉州。所以姜维父子本是曹魏官吏,地地道道的魏国人。公元 228 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即位。在曹魏新旧权力交替之际,深谙政治和天下大事的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诸葛亮生平的第一次北伐由此展开。此次北伐,诸葛亮兵分两路。

仅存的一位“五虎上将”赵云率偏师经褒斜道出斜谷,牵制吸引曹魏大将军曹真及其魏军主力。自己则率蜀军主力出祁山直扑陇右,陇右五郡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风而降。由于遭到天水太守马遵的怀疑和猜忌不得入城,身为天水参军的姜维带着天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归蜀,从此开启了其在蜀汉长达 36 年的征战生涯。

公元 228 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是他五次北伐中离成功最近的一次,由于马谡失街亭而功败垂成。但诸葛亮此行并非没有收获,姜维的加入便是其首次北伐最大的收获!姜维又称“天水麒麟”,其才能诸葛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称其为“凉州上士”,并在给蜀汉第二届领导人蒋琬的信中也对姜维大加称赞,称其才能在马良之上。

有诸葛大师做背书给坚定,我们这些后生小辈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姜维除了本身的军事才能,西凉出身也是其重要的附加价值,这与马超归蜀如出一辙,同时与诸葛亮北伐“先取西凉,再图关中,进而并吞天下”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楚汉之争时,刘邦出川直扑关中,最终取得天下,诸葛亮的选择显然与之背道而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放弃这个成功模板,一心先取陇右,而对富饶的关中与不顾呢?一方面,关中的战略价值天下皆知,长安作为曹魏的重镇,更是重兵布防。

二是关中离洛阳太近,曹魏援军顷刻可到。三是关中八百里平川,无险可守,即便到手也很容易丢掉。对于蜀汉而言,关中是一块肥肉,但蛇吞象的把戏并不好玩。相较于关中,陇右更偏西,离曹魏的政治军事中心更远,同时有天险陇山,进可攻退可守。此外,陇右地区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民族矛盾尖锐,曹魏在此根基并不稳。最后一点,陇右地区盛产战马,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蜀汉骑兵兵团的战斗力。

鉴于这些好处,诸葛亮首取陇右便在情理之中了,这也是诸葛亮不采用魏延“子午谷奇谋”直奔长安的原因。诸葛亮的这种战略选择,也可从他的 6 年 5 次北伐中找到答案。第 1 次北伐,出祁山战陇右,第 2 次北伐,出陈仓,也属偏西,第 3 次北伐,顺手取甘肃的武都、阴平二郡,第 4 次北伐再战祁山,第 5 次北伐,战场同样选在关西地区。

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姜维,这种先天属性,诸葛亮岂能不知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能量,判断的标准和范围必须多元化,多角度。如今的很多大企业经常聘请一些离退休的老资格做顾问,老板们很清楚,这些人对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没有意义。他们看重的是这些老资格背后的关系、人脉和资源,是影响力和面子。马超和姜维,对于蜀汉的陇右战略而言,同样具有此种效果。

对于很多三国迷来说,大家往往容易将蜀汉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有诸葛亮,后有姜维。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划分。我们以公元 223 年为界,该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223 年之前刘备为主导, 23 年之后,蜀汉其实经历了 4 个权力阶段。从 223 年至 234 年,这是丞相诸葛亮时期, 234~243 年,这是大将军蒋琬时期, 243~253 年,这是大将军费祎及尚书令董允时期。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钟会  魏国  剑阁  功臣  势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