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相扑不仅是一种体育项目,它在日本的国内已经是一种标志,内在当中有很深层次的文化思想蕴含。这种“大”实际是一种对“小”所带来的耻辱的洗刷。而且,如今的相扑已经是日本的国技,在国内发展得非常成熟。“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秦始皇兵马俑曾出土过相扑俑,我们是否应该传承相扑这项运动?

秦始皇兵马俑曾出土过相扑俑,我们是否应该传承相扑这项运动

不建议传承,因为完全没有基础,古代中国的相扑技术如今几乎已经完全失传,而且没有任何国内的踪迹可寻。这就是出现了文化断层,是很难再度接上的。而且,如今的相扑已经是日本的国技,在国内发展得非常成熟。如果如今贸然传承,一来是容易东施效颦落人口实。另外也很难和日本一较短长。关键在于,相扑不仅是一种体育项目,它在日本的国内已经是一种标志,内在当中有很深层次的文化思想蕴含。

所以,我们如今很难从核心来传承相扑技术。其次,相扑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上虽然多有记载,可是记载的还是不算详细。因此有许多的细节我们无法掌握,甚至于它到底是一项竞技类体育活动还是一项竞技类表演活动,我们如今都无法下断言。在这样混沌不明的情况下,如果贸然传承也是无从下手。所以,即使要传承,也要在学术领域组成专门的研究项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套可行性教程后才能够提及传承的问题。

日本文化以小为美,那日本为什么还会推崇相扑这种大型的运动呢?

日本文化以小为美,那日本为什么还会推崇相扑这种大型的运动呢

如果看过《菊与刀》就能理解这个问题了,这是二战后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写的书。“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本尼迪克特用这两个词表示了日本人的两种极端矛盾性格:好战又祥和,黩武又好美,傲慢又尚礼,倔强又驯服,勇敢又懦弱,自强又自卑。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是日本人的”菊“,相扑就是日本人的“刀”。

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是日本人的”菊“首先,日本人“以小为美”主要是受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存在决定意识。日本国土面积相当小, 仅约为37万平方千米, 比我们的云南省还小一点。在这样的土地上, 没有广袤的平原, 没有浩瀚的沙漠, 没有雄伟的高山, 日本最高的富士山海拔也只有3776米。

日本人看到的景色都是小巧而纤丽, 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此外, 由于日本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花开花落,秋去春来,在明显的季节更替中, 细小事物和景物的变化都能引起日本人的注意, 也就在无形中训练了他们发现细小之美的敏锐度。唐月梅的《古代和汉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就提到:“日本民族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 几乎没有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 人们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 并在温和的自然环境的包围中, 养成了纤细的感觉和素朴的感情, 对事物表现了特别的敏感和素朴, 乐于追求小巧和和清纯的东西。

这一点就很明显地体现在日本文学上,日本文学常夸小不夸大,常用“色鱼长一寸”、“苇间一鹤鸣”,讲究“一即是多”的禅学精神。而中国人在华夏广袤的大地繁衍,地大,江大,气也大。李白写诗,动不动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中国皇室的象征是主宰天地的龙,日本皇室的象征却是纤细柔弱的菊花,可以看出两国的审美差异有多大。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日本民族的性格趋向于敏感、纤细、细腻,审美意识以小为美,这是日本人”菊“的一面。相扑是日本人的“刀”日本人种是原生态蒙古人的一支,身材矮小瘦弱,加上古代日本有上千年不吃肉的历史,导致日本人更矮小。而相扑手硕大的体型,超强的力量,体重超出常人,这是日本人追求强大的心理倾向,对“强大”的特别青睐。

这种“大”实际是一种对“小”所带来的耻辱的洗刷。相扑比赛不分级别,所有选手不分体重,参加只有一个级别的比赛,完完全全是持强凌弱。如果一个小个子选手,把体型比他硕大的对手耍的团团转,赢得比赛,会得到更多的喝彩,这提醒人们只要善于拼搏,以小制大,以弱胜强是可以实现的。所谓自身越是弱小,展示强大的意识越加强烈。

日本民族有着强烈自卑感和危机感,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体形大,力量大的运动,向别人说“不要认为我办不到,看似做不到的事,我完全可以办到”。相扑这种身体文化符号,就是告诫日本民族,要克服小的困惑,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相扑代表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向往,这一点和武士道精神十分相似。除了相扑,其实日本人一直都向“大”靠拢,崇拜强大,最早的学习对象是“大”中国,后来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


文章TAG:日本相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小相扑是什么意思  日本  相扑  存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