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俄罗斯非常重视欧美雇佣兵的结果,才用毁灭性高精度导弹打雇佣兵,都是一锅端,斩草除根。好多雇佣兵跑回了国,剩下没跑的雇佣兵最后只能当炮灰,根本抵抗不了俄罗斯的强大火力屠戮。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俄罗斯痛恨雇佣兵有关,为什么痛恨,因为这些雇佣兵都是欧美退伍军人组成,有一定巷战经验,不哑于正规军。

八旗兵真实战斗力到底怎么样?

八旗兵真实战斗力到底怎么样

八旗子弟的战斗力,至少维持了两百年。这就要从八旗制度说起。八旗制度要分两个时期来看,分别是入关前和入关后。八旗制度在入关前,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军事制度,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政治、经济制度,换句话说,八旗制度就是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这一时期的八旗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兵民一体,耕战一体,比较类似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公民兵制度。

旗丁平时负责经济生产,战时所有的旗丁轮流披甲上阵,如果是情况紧急可以动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旗丁披甲参战。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每个八旗男丁在经济生产之外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军事训练,并且为自己准备优质的兵器、铠甲和战马。而且,随着努尔哈齐席卷辽东之后,大量的汉人被掠夺为农奴。这种玩法虽然残忍,但是从八旗制度本身来说却对维持甚至提高八旗子弟的战斗力有好处。

因为八旗男丁可以将经济生产的任务交给家奴去完成,自己专心进行军事训练,还能有稳定的经济产出去准备相应的武器装备。这就有点类似于古希腊的斯巴达,男性公民每人都要接受军事训练,而经济生产则完全交给了黑劳士负责。根据朝鲜人写的《建州闻见录》,当时的八旗每家都有农庄和奴仆,奴婢耕作以输其主,军卒但砺刀剑,无事于农亩者,无结卜之役,租税之收。

再者,八旗当时管理结构简单,管理层级低,也就是大汗(皇帝)、固山、甲喇、牛录这四级结构,没有庞大的官僚集团掣肘,因此行政效率更高,短时间内可以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战争当中。其实这一点很符合现代管理学的理念,就是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而明朝则有一个庞大且臃肿的官僚集团,什么事又要一级一级上报,等到中央知道了可能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明朝行政效率低下,使其短时间内无法集中资源应对满洲人的攻势。

另外,当时的八旗制度对于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只要有一技之长并且为满洲大汗立了功就可以获得财富以及社会地位。因为此时满洲大汗并没有染上汉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臭毛病,以实用主义为主,只要能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那就有肉肉吃。所以大量在明朝处于不光彩和奴隶地位的军士和工匠选择了投奔满洲大汗,而且他们在跳槽之后打起老队友来异常卖力,毫无心理辅导。

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满洲大汗能让劳动获得相应的回报。就比如说红衣大炮,皇太极继位后就立即重金悬赏能够仿制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天聪五年满洲人就建立了一支炮兵力量,并在大凌河之战当中轰垮了明军。后来孔有德渡海归降皇太极,一起归降的还有明朝重金培养的炮手和铸炮工匠,对于皇太极来说这是一份比黄金白银还要珍贵的大礼。

从此满洲人开始加班加点的制造红衣大炮并训练炮手,松锦大战清军炮兵打的精准凶猛,完全压制了明军炮兵,由此可见这批人对满洲大汗的认同感。所以,集合了当时东北亚几乎全部的武力(满洲人的重步兵和重骑兵、蒙古人的重骑兵和轻骑兵、汉人的炮兵和辅助部队)的清朝在甲申年大举入关,荡平了关内各种反抗势力,建立了中国古典时代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是入关前了,入关后八旗制度基本上是推倒重来,只不过还保留了一个壳子罢了。清朝入关后一直到近代之前,历次战争都少不了八旗子弟的身影。由于八旗人少,到了清末也不过两三百万人口的规模,所以清朝不太舍得用八旗兵去拼消耗,因为八旗兵是清朝武装力量当中战斗力最高,装备最好的。所以八旗兵往往作为战略威慑力量以及预备队的角色存在,一来是给绿营壮胆,毕竟绿营的前身就是明军;二来是震慑对手,因为清军的对手听到满洲大军、八旗大军的旗号往往会不战自溃,甚至绿营将领金声桓等就是假借满洲大军已到的旗号夺取江西;三是八旗往往会在战场上起一锤定音的作用,只要绿营撕开缺口,八旗重骑兵往往一个冲锋就能结束战斗。

但是硬仗永远都是八旗冲在最前面。举个例子,和通泊之战清军惨败,一万多清军土默特蒙古营和索伦营最先崩溃溃散,但是四千老满洲八旗兵抵抗到了最后,一直到弹尽粮绝、人困马乏才被七倍于己准噶尔骑兵冲散。这些旗兵的奋战也感动了乾隆:京师、右卫之旧满洲兵奋勇冲击,虽年少者亦皆死战不退,是以尽忠者甚众。所以,清朝给旗人一点特殊待遇怎么了,那是人家拿命换来的。

再者,武器以及战术的进步也对清军保持战斗力发挥了作用。清朝自天下太平后,军队开始换装火器,火枪火炮的装备率以及使用率逐步提高。而且由于战争的需要,清朝聘请传教士打造火炮,并通过澳门从欧洲进口西洋火器武装部队并仿制。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两万远征军步兵人手一杆赞巴拉火枪,并且有两百门火炮。如果清军骑兵也像阿玉锡那样背着火枪出征,那么可以认为清军已经实现了全火器。

而且,清军不管是八旗和绿营全部操演火器方阵,除了个别特殊地形以及其他原因,清军大规模野战的战术已经越来越注重火力的密度以及持续力。比如说清军的鸟枪方阵九进十连环阵,就是排队枪毙的东亚版。而清军野战,也基本是步兵炮兵居中射击,骑兵两翼迂回。也正因于此,清军平了三藩,收了台湾,夺走了黑龙江流域,征服了蒙古、新疆、青海以及西藏,打下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而清朝开疆拓土的战争中,八旗兵功不可没。比如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军几千旗兵就可以击溃上万敌军并杀伤甚众。而在黑水大营保卫战期间,清军八旗健锐营八百旗兵愣是突破了上万叛军的重围,浮水撤回大营。但是清朝入关后,八旗制度被从公民兵调整为常备军,也就是去掉了经济生产的内容,旗丁补缺披甲,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旗人生计问题。

虽然清朝没有禁止没补上缺的闲散旗人从业,因为朝廷的饷银有定数,旗人要是没当上公务员、军人以及国营农场职工就没有银子拿,但是旗人却很难找到工作。因为按照《逃旗法》,旗人未经允许离开驻防城或者旗营三十里即逃旗,轻者黜出旗籍,全家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重者本人斩首,家眷流放宁古塔为奴。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旗人劳动力过剩,毕竟雇主有限。

而且随着八旗人口增加,补不上缺的旗人越来越多,旗人生计问题也愈发严重。清朝也不是没有提出过解决办法,比如雍正搞的养育兵制度,乾隆把家奴和成色不高的新汉军请出八旗以及把闲散旗人赶回东北屯垦,但是都是治标不治本。旗人的生活也越发贫困,用清朝汉官的说法是形同乞丐。而且,这也导致了八旗战斗力下降,因为入关前八旗兵强悍的战斗力是因为旗兵有足够的经济水平去维持必要的军事训练,但是清朝入关后旗人没有了固定的经济产出,又如何去维持军事训练呢?也就只有补上兵缺的旗人能在国家军事体制内维持必要的训练,但是八旗兵即便是有饷银生活也依然贫困,因为一个旗兵的饷银往往要养活一大家老小,甚至入不敷出,因为一个旗兵出征往往要典卖家产甚至举债才能凑齐出征的马匹和号褂,打完了仗那点饷银还要还债。

所以,八旗制度毫无疑问的走向了衰落。但是即便如此,八旗的战斗力在古典时代依然维持了很长时间,直到鸦片战争时期,八旗制度的问题才彻底暴露出来。因为八旗兵越来越穷,军事训练的水平大打折扣,乾隆年间八旗兵还有着不俗的肉搏能力,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不过几十年光景,清军肉搏能力大幅度退化。根据洋人的记录,火器对射阶段清军还打的还很有章法,到了洋人发起刺刀冲锋的时候清军不管八旗绿营就全线崩溃。

动不动就被一窝端,乌克兰战场上的雇佣兵只能当炮灰吗?

因为乌克兰战场上的雇佣兵选错了对手,面对的是世界笫二大军事强国俄罗斯。俄罗斯不仅仅科技发达,武器先进,而且军人素质高,个个彪悍,骁勇善战,加上有高科技武器做后盾,那真是如虎添翼。雇佣兵在武器悬殊过大的情况下,只有被动挨打当炮灰的份,动不动就一窝端,一枪没放就魂归天堂,见玉皇大帝去了。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俄罗斯痛恨雇佣兵有关,为什么痛恨,因为这些雇佣兵都是欧美退伍军人组成,有一定巷战经验,不哑于正规军。

而且这些雇佣兵曾经在多个国家打过仗,没有吃过大亏,所以才不把俄军放在眼里,以为俄军和其他国家军人一样,轻而易举都可以打败,拿到高额雇佣金。有点自我膨胀高傲自大,哪知踏上乌领土时,并没有他们想象那样简单,对手不一样,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俄罗斯非常重视欧美雇佣兵的结果,才用毁灭性高精度导弹打雇佣兵,都是一锅端,斩草除根。

俄罗斯重视得好,若是不重视的话,势必雇佣兵给俄军带来麻烦,难免不遭受重大损失,不如趁他们立足未稳,先发制人,趁早一锅端,这样省事得多。俄罗斯也是这么做的,当掌握了雇佣兵落脚的营地后,直接用精确制导弹袭击,导弹从天而降时,雇佣兵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直接报销了。不得不说俄高精度导弹的厉害性,雇佣兵在高精度导弹面前,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象一只蚂蚁微不足道,难逃一劫,实事求是的讲是这样。

为什么俄罗斯要下狠手针对雇佣兵,就是杀鸡儆猴给欧美和雇佣兵看,让欧美不要插手乌克兰的事,不然俄罗斯是不会手下留情的,这就是下场。俄罗斯却是这样做起到了震撼的效果,当时把没炸死的雇佣兵吓得魂飞魄散,哭的哭,逃的逃,来时有好嚣张,逃跑时就有好狼狈。这是俄罗斯聪明之处,用精确制导弹把雇佣军一锅端了,间接打击了欧美和雇佣军的嚣张气焰。

好多雇佣兵跑回了国,剩下没跑的雇佣兵最后只能当炮灰,根本抵抗不了俄罗斯的强大火力屠戮。因为现在玩的是高科技,乌克兰战场上的雇佣军最多配置冲锋枪和手雷,连火箭筒都没有。更别说坦克,无人机,火炮之类的东西,雇佣兵没有。这种配置只适合近距离作战,巷战这些,有一定杀伤力,只要俄军不正面和雇佣军作战,发挥不了作用,对俄军构不成什么威胁。


文章TAG:炽热狙击怎么获得雇佣兵  第三人称动作游戏合集  炽热  狙击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