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与秦国暧昧不清,若即若离,同时也以霸主自居,混不进中原集团,常常是搞独角戏。韩赵魏直接与秦国接壤,双方的战争不断,在对于抗秦上最为积极。然而,这些联盟中,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三晋集团,这三家同气连枝,唇亡齿寒。多次与秦国进行联军战斗。比如伊阙之战,是韩魏联军。比如华阳之战,是魏赵联军。比如邯郸之战,是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国和赵国都曾先后称霸,有着与秦国相争的资本。但国力被削弱后,三晋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自保。魏国有魏武卒,赵国有灵武铁骑,韩国有着全天下最发达的军事武器,三者联合是最合适不过的对象。虽然三者之间有过矛盾,但到了中后期都是以联合为主。苏秦创立的合纵联盟一直不是很稳定,因为有秦国张仪创立的连横集团相对立。里面的成员被秦国拉来打去,所以导致六国的心并不是铁板一块。

历史上就发生过五次攻秦,齐国、燕国随心所欲,联盟军在指挥上又不能达到统一,所以败多胜少。只有孟尝君、信陵君指挥的取得了胜利,甚至是攻破了函谷关。五国也曾有一次联军驻扎在秦国的函谷关外,结果秦国由于国事没有理睬。时间长了,五国联军也觉得没多大意义,还要消耗大量的粮草,就不了了之地撤军了。公元前241,五国联军最后一次攻秦,楚国损失惨重,其他国家败退。

这次联合军事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也标志着合纵联盟解散。从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开始兼并六国,而六国只能自保,根本没有互救意识,结果被秦军各个击破。三、秦国自身的底蕴在不断扩大对于秦国来说,六国联盟对于它来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态度。在秦始皇即位之前,都是打得过打,打不过求饶,处理国际事务很圆滑。而不是非要像赵国那样刚到底,所以它大多没有伤筋动骨,一直在保留元气,储蓄能量。

即便是五国联军长期驻扎在函谷关外,但秦国出路并不只有这一条。它还可以从武关进军楚国,楚国对于秦国的战事基本上是一败涂地。秦王也不是愣子,又怎么可能让六国一直联合?秦国一直贯彻“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所以会一直拉拢六国中的齐国、燕国,而楚国是墙头草。需要注意的是,从公元前285年五国攻齐后,齐国不再参与国际大事,闭关锁国,开始与秦国交好,所以到了中后期只有五国与秦国对抗。

燕国不与秦国产生利益纠纷,摇摆不定,长期与秦国也是暧昧不清的盟国。至于韩国早已被打废了,国土早已丧失大半。此时只是赵魏的不甘心。魏国没有了霸主级人物,军队也沦为二流军队。赵国自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国力虽然不行,但良将还在,军队战斗素质依旧很强。五国封锁秦国,秦国也不愁吃喝。它有三大粮仓,足以支撑它对抗五国。

同时,在本地作战,拥有函谷关之险,粮草消耗又不大,战线又不长,可以说秦国是不倒的存在。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统治的核心区—关中是其最大粮仓。另一大粮仓便是巴蜀地区的天府平原,经过李冰的都江堰建设后,为秦国提供优质的后方服务。同时,秦国的兵源大多来于关中,即使爆发战争,关中可以迅速地征集优质兵源,运输到前线,而五国则没有秦国这般优越条件。

函谷关那么厉害,秦国从魏国手中抢过来的时候没卡壳,付出代价了么?

其实对于魏国的人来讲,区区一道函谷关可能对于自己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什么意思呢?其实借用曹操一个词语就特别简单,叫做鸡肋!大家都知道函谷关的险峻,也同时知道函谷关对于秦国人的重要性,可对于魏国的人来讲,函谷关对于自己来说真的没什么重要的!魏国想要从秦国身上拿到什么?对于强盛时期的魏国来讲,他打秦国最重要的就是三个东西,土地,人口以及财富!他去攻打秦国,并没有把秦国当成是一个潜在的敌人,他只是把秦国当做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也就是俗称的how羊毛,今年我从你身上,how多少羊毛下来,明年我还过来一趟,how下同样的羊毛,就好像季节性的正在收割菜品一样!函谷关这个关卡确实挺险峻的!不仅这个关口十分的狭窄,而且防守起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依托着黄河天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函谷关才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说函谷关的旁边还有其他的路口可以通行大鼓的军队,那函谷关的战略意义价值将会大幅度的削减!此时对于魏国人来讲,黄河天险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河西之地就在他手里!函谷关虽然也是一个险峻的关卡,但是对于当时的魏国人来讲,这个关卡去建设根本就没有任何必要性!秦国真正与外国人中点的争夺区域是在河西之地,魏国巴不得把所有的精兵强将全部往河西之地堆的!此时有人站出来说,接下来秦国人江东出天下,与天下人争雄,所以此时魏国应该守住函谷关,所有的外国人都会笑,你这个人脑子不正常!所以早期卫国称雄天下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函谷关,等到后来魏国相继遭遇了马陵和桂陵两场失败!开始逐渐淡出一流国家序列的时候,这个时候秦国人开始崛起,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开始于卫国争夺河西之地,还是那句话,双方的争夺重点还是在这个河西之地上!函谷关只是一个附属产品,甚至于说这个时候函谷关的重要性还没有正确体现出来!就在这个时候,魏国丢了河西之地,丢了河西之地,不要紧,(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在这种情况之下,魏国直接丢弃了函谷关!河西之地与函谷关的到手,使得秦国人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崤函体系,这一套完整的体系配合连绵不长的山脉以及黄河形成了一道完整的天然屏障,使的秦国人可以坐拥关中之地!无惧于天下!其实对于外国人来讲,丢弃了河西之地就已经证明了函谷关已经失去了可以争夺的价值,大家想想这个地方是直接面临秦国人进军路线的一个地方,再丢弃河西之地之后魏国国力大损,这一点暂且不提,就说韩国关这个位置肯定会面临秦国人机二连三的进攻。

如果说魏国死守韩国关,那么秦国所有的压力都会压在外国人的身上,而魏国接下来很难扛得住,如果说魏国放弃函谷关,那么接下来函谷关将会面临多国注意的情况,而且几个国家进攻秦国都可以通过函谷关这块大家公共的战略缓冲地点!这样的话,尤为国一开始单挑秦国变成了魏国联合其他几个国家一起对抗牵挂这样一个战略上面的转换,所以对于为国人来讲,退出函谷关可能有着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一个设想,但是很显然秦国是不会停下自己的战略脚步的,秦国用自己的方式不停地在努力着,不停地在吞食天下,最后统一六国!。

战果中后期,假如孟尝君率领齐魏韩三军攻打函谷关,灭了秦国历史将如何改写?

假如孟尝君灭掉了秦国,我认为魏国将会成为统一天下的国家。因为,如果秦国被灭掉,国土被这三个国家瓜分,收益最大的就是魏国。虽然齐国、魏国、韩国的国力都会极大增加,但是由于没有了强大的秦国威胁,各国将会打成一锅粥。而魏国凭借地利优势可以将齐国和韩国打败,将原来秦国的土地据为己有,然后将弱小的韩国灭掉。赵国将会趁机灭掉燕国,在长平之战后,燕国曾经想灭掉赵国,结果被廉颇率军怼了回去,并且围困燕国首都,所以,两国的矛盾是非常深的。

如果中原打成一片,实力占优势的赵国将会攻打燕国,扩大自己的实力。在北方大乱的时候,我认为蜀地将会被楚国吞并,因为楚国可以顺长江而上,不会有天险的阻隔,同时魏国为了获得楚国的支持,也会放弃蜀地。这时,楚国将会占有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而北方将会变成齐国、赵国、魏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齐国只占有山东半岛,实力最弱;赵国占有燕国和原赵国领土实力次弱;魏国占有秦国关中地区、韩国和原魏国领土实力最强。

这种格局不会持续太久,由于魏国拥有了秦国的精华,而且拥有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他的实力在诸侯中最强。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曾经最强过,可惜四面树敌结果被诸侯围殴致残,失去了统一天下机会。既然上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魏国一定会总结教训,避免惹怒诸侯,而采取和秦国一样的办法(别忘了秦国的精华在魏国手里)。我认为魏国是这样统一天下的:东面交好齐国,南面稳住楚国,把攻击目标放到赵国身上。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函谷关  孟尝君  魏国  打下  攻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