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图形式,追求实效课堂,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二、细节管理定成败,重视每个教学环节。一是课前环节,备课认真,课件精美。二是课堂环节,精神集中,板书条例清楚,书写工整。教法灵活,关注全体,因材施教,目标达成度高。三是课后环节,作业布置合理,要求明确,卷面整洁,答题规范。三、应重视对学生分层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要分四层:基础层,中间层,发展层、尖子层。学习能力较弱的重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养能力。做到10个分层:双基分层,任务分层,目标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提问分层,教法分层、帮扶分层,学法分层,谈心分层。四、做到高效课堂要从五个常规抓起。向课堂要质量,抓住要点,扎实推进,不断反思,及时总结。从备课、上课、作业、帮扶、教法等提高教学质量的五个常规抓起,实现高效课堂。

首先抓备课: 备课不是机械性的抄写,复制,备课是走心的工作。备课要从内容、形式、实质与意识四个层面做到10个备:“一备教师自己,二备学情学生,三备教材内容,四备灵活教法,五备学法指导,六备教学目标,七备重点难点,八备因材施教,九备培优扶差、十备作业设计”,其中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与备目标为重点。要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目标、才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一节课要思考:Warmingupd的设计,课堂环节的组织,复习内容与新课的过渡与有效衔接,重难点的处理,激发兴趣的创新,板书设计(主板、次板、长留板、替换版等),知识点与考点的分析,有效训练的设计,提问目标的频率,尖子生吃的饱与学困生不受冷落,学生当前的整体学习水平,因材施教的落实,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静心揣摩教材,精心构思过程。

其次抓抓课堂: 提高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追求课堂实效是不变的硬道理。“课堂一松,课后皆空”、“课堂漏一点,课后讲百遍”。“堂堂一清一切轻松”“堂堂达成目标好,不怕大考与小考”“课堂实效源于教法灵活,学法得当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课堂纪律,学习氛围,组织教学很重要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

教学上对教材的研读处理和知识的拓展、整合、迁移很关键。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途径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达成的主阵地永远在课堂,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要具备10个体现:一板书设计体现,二教学互动体现,三课件设计体现,四授课步骤体现,五重点难点体现,六学法指引体现,七课堂提问体现,八因材施教体现,九堂堂清体现,十作业布置体现。

对堂堂清这项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落实的环节,要让老师切实落实到每一节课,关键是要思想上重视,做到长效化、常规化。校长要带头监控堂堂清的落实,教导处牵头,引导,监控,坚持做好堂堂清。要养成当堂训练的良好习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堂给一定时间,通过限时检测训练,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加深对当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追求课堂实效,堂堂清,是最朴素永不过时的经典办法。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师讲得多并不代表学生就学得多,教师讲得好并不代表学生就学得好。“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怎么学”,教师应该从“传道受业解惑”转向“学习传授学法”。如“主动发现主动去学”跟“被动接受被动去学”所产生的效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要成为一个授课高效率的老师,我们应该做到“ 敬业爱生,精心备课、钻研教发”,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教师如何上好自己的第一堂课?

好多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第一堂课,这是很正确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 阿西的一项实验表明,绝大多数人在初次见面的4分钟内,就对交往的对象形成了整体印象,因此第一时间呈现出的表情、姿态、服饰、仪表、语言、眼神等印象,虽然零碎甚至肤浅,却经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还有一个首因效应,是说人与人第一次交往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因而教师的第一堂课一定要精心准备,从语言、表情、仪表、服饰多方面注意,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还有一点需注意,就是要看对象,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决定讲课时语气、表情等等,人家开饭店还知道看人下菜碟呢!记得1981年我在新乡师专学习时,任我们计算机课的讲师有一个精彩的开场白。那时计算机还不普及,我们实习时还只是到新乡师院(即现在的河师大)看了一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上课  教师  皮卡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