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遵循兵法中对“轻地”的应对措施。任何兵法在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面前,没有太大用处,只能尽量挽回劣势而已。在得知东吴要袭击荆州的消息后,关羽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撤军。赵云在失利之后,马上采取撤军的行动,这完全符合兵法的要求。他两都熟读兵法,擅长排兵布阵,不断的给对方下套,令五次北伐,精彩纷呈。

养兵千曰,用在一时。怎么解释?

养兵千曰,用在一时怎么解释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个观点在我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当政者会因应施政的需要,拨备军费畴措军队建设,保障适当的军备规模,不断投入资金,资源,维护军备费用,这就是俗话说的“养兵”。客观地说养兵不但对统治者有利,对国民,对普通百姓也是同样有益的。它有利于保障国家权益,同时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合法正当的权益。

因为从根本上讲彼此都是的利益悠关者,都是命运共同体。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即是传统,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说,虽然不是每天都有战争和战事发生,但是当战争来临,“兵”就必须担任起保国卫家的光荣使命和义务,就必须履行兵应该担当的职责,不怕牺牲,奋不顾身。

在和平时期,沒有发生战争时,将士们必须练兵为战,苦练精兵,掌握好杀敌本领。平时养精蓄锐,励兵秣马,枕戈待旦,随时做好准备歼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掌握制服对手,打败敌人的职业本领。一旦战争来临时就应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战之必胜!!这也是全国人民乐于“养兵千日",和对“用在一时"的期待,也是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最好最完美的诠释。

中原国家的兵法非常厉害,为何不用兵法,抵挡蒙古后金入侵?

中原国家的兵法非常厉害,为何不用兵法,抵挡蒙古后金入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有没有看过法国动作电影《暴力街区》。电影中,2个男主角都是小个子,具有非常好的身手。他们不但极为灵活,还有变化多端的拳法和脚法。普通人遇到他们,三拳两脚就会被打败。这2个武功高手,却在1个大汉面前吃了瘪。这个大汉身高2米,体重恐怕有200公斤,是个大胖汉。这个家伙虽速度很慢,但力量极大,具有强大的抗击打能力。

2个男主角的拳脚打在大胖汉身上,毫无作用。反而被大胖汉像婴儿一般打,无还手之力。这是什么意思?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没用的。中国著名格斗冠军曾公开说,他不赞成瘦弱女孩练习防身术之类的格斗。因为在男性歹徒的绝对力量面前,女孩有些格斗能力其实意义不大,反而会因打击对方导致更狠毒的打击。冠军说这番话,是因为看到一个视频。

个子很高的一个女孩,夜间遭遇一个普通身材的流氓,被一顿拳打脚踢,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道理也是一样。任何兵法在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面前,没有太大用处,只能尽量挽回劣势而已。以南宋为例,金国早就灭亡了,蒙古人可以在野狐岭一次歼灭金军30万,西征期间消灭无数强国。而南宋军力很弱,却依靠兵法,用四川山地、长江的水网、河叉地形以及水战苦苦支撑,前后坚持了40多年之久。

赵云战败后兵将一个不跑,关羽战败后士兵为什么跑的一个不剩?

赵云战败后兵将一个不跑,关羽战败后士兵为什么跑的一个不剩

赵云和关羽作为刘备的五虎上将,都曾经打过败仗。赵云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出斜谷被魏军打败,而关羽在荆州之战中被曹魏和东吴夹击打败。可是同样是打了败仗,赵云能够将蜀军比较完整地带了回来,而关羽的部下则都离散逃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赵云之败和关羽之败。赵云一生中打的比较大的败仗,就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打的败仗。

在当时,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决定兵分两路,兵出祁山。其中诸葛亮率领主力出西城,而赵云则率领一支偏师出斜谷。赵云摆开要攻打郿县的架势,来吸引长安的魏军注意,来掩护诸葛亮的主力在陇西的攻势。赵云在战役初期不负众望,较好地完成了诸葛亮交付的任务。在赵云的掩护下,诸葛亮很快占据了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使得曹魏朝廷大震,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曹魏君臣在经过商议后,决定派张郃率部前往救援陇西。赵云在完成掩护诸葛亮所部的任务后,继续执行牵制曹真所部的任务。张郃在街亭之战中打败了马谡,而赵云也由于众寡不敌,被曹真打败。不过赵云收兵固守,不至于大败。最终赵云将部下撤回蜀中,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关羽所打的最大的败仗当属荆州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的遭遇要远比不上赵云。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遣散  孙子兵法  兵法  一本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