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宋皇后问王继恩:“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来了。首先,比她小的妹妹兄弟都已有了婚约:宝琴早已定婚,而湘云在一年前也“眼见有婆婆家了”,比宝钗堂弟薛蝌也定了岫烟。羁縻政策在中国施行了上千年,说明了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云南尚且如此,位置比云南偏远的缅甸就更不用说了。

魏忠贤为什么不篡位?

魏忠贤为什么不篡位

篡位需要一定的条件,军权政权支持,同时篡位人自己想当皇帝。明朝,魏忠贤是大太监,权力熏天。明朝中央政府是内阁制,在内阁领导下,政府部门各行其是。政府的合法权力来源是皇帝授权内阁,内阁管理政府。明朝军队由兵部管理,兵部官吏任免直接由皇帝决定。明朝时,宋朝建立的新儒学在思想领域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忠”观念完全确立,忠于皇帝的思想在大臣头脑中扎根。

大臣只能忠于皇帝,背叛皇帝不会产生。如果魏忠贤篡位,大臣们不会答应。魏忠贤的权力来源是皇帝,大臣的权力也是来自皇帝。魏忠贤以皇帝名义做任何事,名义上是合法的,大臣们无权反对,也不敢反对。如果魏忠贤篡位,他丧失了合法的权力来源,大臣们肯定会反对的。魏忠贤是太监,没有后代。中国人都很爱自己的子女,他没有后代,没有可以挂念的人,他篡位没有意义。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位置传给儿子?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位置传给儿子

历史上除了商朝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外,一直都沿袭着“父死子继”的传统,尤其是尊奉嫡长子继承是为大统。可宋朝开国之初,却上演了一出已经谢幕许久的兄终弟及的戏码,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享年仅五十岁,之后弟弟赵光义继位。《宋史》记载赵匡胤长得很高,“容貌雄伟,气度豁如” ,文治武功都非常出众,按说这样的人,应该身体素质非常好,突然驾崩,令人费解,此乃第一。

第二那时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已经成年,完全可以继承大统,为什么要让弟弟赵光义继位?烛光斧影,兄弟相残?公元976年,即开宝九年十月,太祖病重,宋皇后派亲信宦官王继恩召见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谁知王继恩把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召进了宫。当时宋皇后问王继恩:“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来了。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

随后宋太祖去世,“斧声烛影”遂成了千古疑案。什么是柱斧?应是礼器玉斧之类。《朱子语类》说:“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其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轿前。”之后赵光义即帝位,赵光义究竟有没有弑兄夺位的向来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热点。一直以来,许多学者考据赵匡胤其实是想传位于小儿子德芳的。为什么是小儿子呢?这里先捋捋赵匡胤算是子嗣稀薄,一生就四个儿子:赵德秀 、赵德昭、赵德林、赵德芳。

德秀和德林早亡,只留下德昭和德芳。德昭是赵匡胤还是节度使时的结发妻子会稽郡夫人所生,夫人早亡,后被追封为孝惠贺皇后,德昭按说应该算是嫡子。德芳是谁所生《宋史》没有确切记载。按说德昭是嫡子又年龄居长,又是赵匡胤的发妻所生,应该是德昭继位更合适些。可是赵匡胤病重之时,宋皇后为何要召见小儿子赵德芳?显然是出于赵匡胤的授意。

那赵匡胤的用意何在?有专家推测是因为宋皇后。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十七岁被封为皇后,侍奉赵匡胤很恭敬,也很得赵匡胤宠爱,宋皇后进宫时,那时德昭比继母皇后还大七岁,已经二十四了,并已出宫别居。而德芳才十岁,宋皇后对他有抚育之恩,在感情上要比德昭更亲近些。杀侄灭弟,夺位心虚?放着太祖年长的儿子不继位,跑出哥弟弟抢班夺权,赵光义的皇位做的,在当时估计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赵光义大权在握,谁又敢多说什么?之后恰巧发生了一件事,却结结实实的反映出了人们的真实想法。

公元前979年七月,赵光义亲帅大军攻打辽燕京,在高粱河战役中,赵光义中剑受伤,下落不明仅一天,军中就有将领欲立随军出征的太祖之子德昭。在当时观念里,人们依旧觉得德昭该继承皇位。此事之后,德昭为赵光义所不容,被迫自刎而死。《宋史.宗室一》记载: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莽荒纪  低估  更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