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包括后来的霍去病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战术的灵活,以及轻装奔袭的战争思想。老将军们总是想着稳住本阵,寻找机会,而年轻的将军却更敢于尝试动起来!所以在漠北之战中,相对自由的霍去病,能够通过“闪电战”、“锥子战”的打法,一直打到蒙古肯特山一带,建立“封狼居胥”的不朽功业。而位于西线战场的卫青,得知龙庭具体坐标之后,想让挚友公孙敖斩获头功,于是改变了既定军事部署,命李广改走东路迂回,公孙敖改领前军。

这就相当于让李广迂回包抄,要知道在大漠中,一旦与中军分开,想要准确的迂回至集结地点,难度是很大的。李广也确实在迂回中迷失了方向,错过了集结的时间。汉军在王庭周围与匈奴展开肉搏后,李广仍未到达指定地点,以至于匈奴王领着二百残余突围逃跑。待李广到达指定位置时,战争早已经结束,这位老将军也就带着对卫青的怨气自杀谢罪了。

在这件事情上,卫青有私心不错,因为当年卫子夫身怀龙胎引起了陈皇后嫉妒,她的母亲馆陶公主抓住卫青以示威胁,是公孙敖在屠刀下救了卫青。卫青只不过想通过漠北之战的头功来报答救命恩人,这并没有什么错,他不可能预料到经验丰富的李广会迷路。倘若李广按时到达指定作战位置,合力抓住匈奴王,李广封侯并不难。站错队的原因当年昌邑一战,李广陷阵夺旗吸粉无数,其中就包括梁王刘武。

在梁都解围后,刘武就设宴接见了李广,想目睹一下将军的风采,而且还私下授予李广将军印信,这很明显是做给见死不救的周亚夫看的。作为一个吃着中央俸禄的武将,接受了地方诸侯的将军印信,这个性质就比较恶劣了。但李广之所以接受了印信,主要是因为梁王是窦太后最宠爱儿子,而且汉景帝曾亲口承诺过会把皇位传给这个弟弟。李广此举动要么是想提前巴结下一任皇帝,要么是骑虎难下不敢不受。

可事实上,汉景帝的承诺无非是为了削藩赢得支持,顺带着逗老太后开心,儿子那么多,又怎么可能传位给弟弟?(梁王刘武)所以大军凯旋后,李广并没有在中央任职,而是被汉景帝下放到上谷郡镇边。所以在西汉尚未改变对匈奴的策略时,李广能够在边关树立起名气,却很难获得进一步提拔。李广在景帝朝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各边郡间平级调动,边防之将是很难得到交好的提拔的,封侯就更不可能了。

综上,如国将汉景帝与汉武帝两个时期结合来看,李广难封的原因就比较清晰了。汉景帝时期虽然成名,但因站错了队,受到打压,一直混迹于边关要塞,虽然成就了飞将军的美名,却落不到实际的好处。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战略决策的改变,李广在边关数十年的守备经验完全失效,并不适合远征漠北的战争,所以在暮年犯下逾期不至的大错,終以自杀谢罪的方式,彻底失去封侯的机会。

如果霍去病不死,卫青会怎样?汉武帝会怎样?

如果霍去病不死,卫青会怎样汉武帝会怎样

如果霍去病不死,那么卫青的命运肯定不会太好。首先我们知道汉武帝这个人疑心是很重的,尤其见不得朝堂内外戚势力太大,毕竟他自己就是切身感受过的人,所以霍去病如果不死,凭借着汉武帝对他的喜欢以及他自己能力出众,估计也不会被汉武帝打压,肯定能身居高位,但是一旦霍去病起来了,那么整个卫家的势力就太大了,基本上军权都在外戚卫家手里了,这肯定是汉武帝不能容忍的,所以卫青就肯定会被打压下去,给霍去病让位,甚至为了不让太子被外戚桎梏,很可能就会处死卫青,而从后来巫蛊之乱之后,霍去病弟弟霍光掌权备受重用也能预见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恩宠之盛。

另外,如果霍去病不死的话,巫蛊之乱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也估计没人敢惹太子,毕竟霍去病可不是卫青那样的老好人,谁敢惹太子,诬陷太子,那他可是敢直接杀人的,毕竟这事他也干过,所以戾太子很有可能会继承大统。最后,如果霍去病不死的话,匈奴会更早的退出历史舞台,那么没有周边这些少数民族的时刻威胁,没有后来的汉宣帝,促使汉朝不断的强大,那大汉还能不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力也是未知的,毕竟死于安乐是历史共性。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宽容豁达之人,为何最后却害死了李广父子呢?

说卫青“宽厚豁达”很恰当,霍去病跟“宽厚”十万八千里,跟“豁达”完全不沾边。李广因为卫青临时改变行动路线,导致行军失期,在办案人员讯问下,悲愤自杀。李敢认为,父亲的遭遇,卫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打伤了卫青。霍去病得知李敢打伤舅舅,趁陪同汉武帝围猎之机,射杀李敢。这就是所谓,卫青霍去病甥舅俩,害死李广李敢父子的事。

 3/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卫青  雄师  天将  汉朝  生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