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鹿台去了。 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跑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大叫卖无心菜,比干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后世人追祭比干丞相。历史中,比干被称为“天下第一仁”,而比干去世之后,他是“庙墓一体”的下葬方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庙”,里面有比干后裔林姓子女树立的大量石碑,而北魏孝文皇帝的“吊比干碑”为后世书法家和文学家所追捧。

同时,比干墓作为有记载的第一座坟丘式墓葬,被称作“天下第一墓”,并且在比干墓(庙)中的大量石碑中,有一座孔子用剑亲手刻的墓碑,题字“殷比干莫”,莫字下方是土,合“墓”字,因为这是孔子留世的唯一亲比,因此此碑也被成为“天下第一碑”。(姜子牙)元始天尊和比干的关系。元始天尊作为昆仑山玉虚宫阐教教主,鸿钧老祖二徒弟,并且元始天尊作为开天辟地的大神,在证道一途有其独特的修行方法,这些在《封神演义》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正式的徒弟只有十二人,号称“昆仑十二金仙”或“昆仑十二仙首”,为什么开天辟地以来的漫长岁月,元始天尊只收取了十二位徒弟呢?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元始天尊收徒弟的标准非常严格,“根性纯良”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能符合这“四个字”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元始天尊招收徒弟的标准,第一,必须是人类,不同于通天教主,有教无类。

第二,必须是“根性纯良”,从因果孽缘方面来说,这个人必须是没有什么或者很少孽缘的,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呢?因为这对于一个修真者能不能证道成功非常重要,假如一个人孽缘缠身,那么这个人首先就是污垢之人,不纯之人,这样的人如何能够证道?这里的证道是证大道,也就是成圣。比干符合元始天尊择徒的标准。比干被称为天地第一贤人,而他的“七窍玲珑心”是至贤之人才会有的,可谓是万世无一,可谓是集日月之灵气,夺天地之造化,积万世之功德。

这样的人,是最有机会证道的。而元始天尊派遣姜子牙下山,第一件事就是去接触比干,最后赠送护命神符一道,所以比干取心以后,血水不出。而比干面若淡金,一声不吭的下了鹿台,一路策马狂奔,行了几里地的路程,碰到卖空心菜的老妇,问她“人若是无心如何?”老妇人答曰“人若无心即死”,比干闻言,大呼一声,鲜血自心窝喷涌而出,一命呜呼。

其实,元始天尊是抱着一线希望,想要救比干,并收归门下的,因为圣人不能干预人间之事,天道之下,万物难违天道,但是也正是天意难违,元始天尊抱着一丝希望,意欲借姜子牙之手护比干周全,结果天道无情,比干最终身陨。比干作为凡人之身,身死之后应当魂飞魄散,自此消散于天地间,但是最后封神的时候,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追封”比干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掌管人间文人气运。

也有一说法,因为比干被挖心,成为了无心之人,因此做事公平公正,被封为掌管人间财物的“文财神”。(为什么说比干死后应该魂飞魄散,消散于天地间呢?看看那些封神榜上面没有名字的修仙者,比如妲己之类,死后魂飞魄散,而有名字的修仙者,“一缕魂魄直奔封神台而去,被封神榜吸入禁锢”,而比干死后,魂魄并没有飞去封神榜,因为他是凡人,所以才有了“元始天尊下令追封比干”一事)。

《封神演义》中,商容,比干,闻仲,黄飞虎四人的朝廷地位怎么排?

想要分析《封神演义》中,商容、比干、闻仲和黄飞虎在朝廷中的地位,必须要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说起。纣王他老爹帝乙,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微子启,次子叫微子衍,第三个儿子叫寿,就是后来的纣王。这三个孩子是同母,那怎么寿就成了王呢?原来,前两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帝乙还没有成为王呢,也就是说,他们的母亲还不是王后。当帝乙即王位以后,生下了寿,这个寿就名正言顺,比他俩哥哥的地位要更加尊贵。

微子启和微子衍就这么倒霉,特么生早了也是错。寿很有出息,能文能武,力大无穷,能言善辩。曾经在御花园中托梁换柱,救了父王,说明他身材也很高大,有帝王气宇轩昂的形象。于是,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大臣就上奏,请立寿王为王太子。帝乙是个优秀的君王,为了商王朝的千秋霸业,他费尽了心机。当时商王朝的形势虽然表面上平定,但实际上朝廷内外都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封神  九天  8090  积分  突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