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明末所遇处境与清末困境是没法想比的!且亦没法“换位”,只因“时代不一样”了。明末时期,西方的发展有限,“殖民”中国鞭长莫及。公元17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之前,“地理大发现”的持续探索,导致不断找到了“新大陆”,使得世界联系更紧密了。再之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顺利展开,吹响了社会变革的号角,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虽然,这些思想的进步带来了西方“世界观”的发展,但没有彻底改变物质落后的局面。这时,“工业革命”也没有在西方世界爆发,作战用的船只也还是帆船,有的吨位还没明朝水师的大。何况,这么长的战线,后勤补给始终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如何做到“让庞大的明朝成为殖民地”?就现实而言,这就是个笑话。 明末,荷兰人侵占台湾地区,后被很快清除出去,就说明了西方世界还没强大到不可抵挡。

所以,明末是不可能成为“殖民地”的!另外,清朝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是因为清朝的国力远远不及西方列强。清末鸦片战争的失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就是西方在军事上也已经彻底超越了清朝。所以,真正实力较量“质变”的时候,就发生在清末了。发生“鸦片战争”后,西方可以说彻底“主宰了全世界”,就连“老牌的封建帝国”都不是对手,世界何人可挡?。

拥兵两百多万打遍下无敌手的明朝,为何败给开国仅十万人的满清?

天要亡曹,崇祯皇帝做了错误的选择。当时的明朝势力还是比较强大,但是不在北方,明朝灭亡时还不算是个腐败无能的朝代,只可惜,崇祯皇帝应该迁都南京,以图东山再起。一、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在整个崇祯年间,北方地区一直处于非常严重的连年自然灾害当中,饿殍遍野,整片整片地村舍已经空无一人,饥饿、恐慌,万户萧疏鬼唱歌。

二、北方地区已无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时的北方,由于连续17年在世界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干旱、蝗灾、鼠疫),特别是鼠疫在河北、天津、北京横行,已经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存在。李自成三个多月的时间横扫北方,已经没多少北方军队阻挡,围攻北京城时,原有的10万守军,由于瘟疫已经死了5万,北京城的市民也死了近4成。

此时的北京城已经是一座死城。三、此时候的李自成部队也不强大。当李自成部队兵临城下时,李自成并没攻打,城门就被守军打开了,李自成进到北京城,没多长时间也就从北京城撤了出来,在和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军作战中战败,李自成也没坚守北京城,因为无法防守。四、东北地区似乎没受到旱灾、鼠疫等的影响,牛羊肥美,草原部队相对兵强马壮。

但也不是很强大。要不是因为吴三桂投降,引狼入室,形成联军。要不是李自成部队在北京受到瘟疫的影响,李自成和清军作战,清军几乎没有胜算。五、明朝部队在连续17年的灾害下,守到1644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明朝朝廷也已经没钱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了。因此可以肯定当时的北方已经守不住了,唯一的办法是迁都南方(当时南方灾害不严重),以图东山再起。

明朝时期,安南号称70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号称80万的明朝?

明征安南战争发生在明初期,永乐帝朱棣初年。当时靖难之役刚结束不久,明朝国力尚未完全恢复。当然,这并不妨碍明朝对蕞尔小邦的武力镇压。安南即现在的越南,现在越南的国号是清朝时期嘉庆帝对阮朝的册封。历史上安南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直到清末才沦为法国殖民地。1.安南陈朝末年,外戚黎季犛(音同毛、犁)专政,黎季犛本姓胡,祖上为浙江人,后汉时期黎季犛祖上镇守演州,从此世居于次。

明建文二年,黎季犛废陈少帝篡位建朝,改回胡姓,为胡朝。不久在陈朝遗臣的反对下,黎季犛被迫让位于其次子胡汉苍,自己依然掌握实权。这些事远在南京的永乐帝朱棣自然不知晓。永乐元年,胡汉苍上书朱棣,称陈朝子嗣已绝,自己以外甥身份被群臣拥立为君,作为同道中人的朱棣自然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

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明实录·太宗实录》但因靖难之役结束不久,朱棣无暇顾及这些,便派杨渤率人去了解情况,谁知杨渤收受贿赂,会同胡汉苍联名群臣请求册封,于是朱棣便册封了胡汉苍为安南国国王。朱棣并没有完全相信,于是在册封的诏书中告诫胡汉苍,作善降祥,厥显有道,事大恤下,往馨乃诚。不久,陈朝旧臣裴伯耆逃往明朝,向明成祖告诫实情,但当时朱棣的目标放在北方,在朱棣心中不管是陈朝还是胡朝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臣服明朝即可,况且其父朱元璋时期对待安南也是安抚为主。

2.事情的转机在一位自称陈朝后裔陈天平的人身上,陈天平经过老挝逃往明朝,向明成祖朱棣诉说了实情。明成祖确定身份后,便决定帮陈朝复国。胡汉苍得知后表示接受明朝的要求,朱棣很满意,便许诺封胡氏世代上公。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率领五千明军护送陈添平回国即位,事与愿违,胡季犛得知此事后令其子胡元澄伏击明军。此役,陈添平被俘后惨遭杀害,黄中带领残兵败退回国。

3.屡次被戏耍又被无情打脸的明成祖勃然大怒,封靖难名将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万征讨安南,《大越史记全书》中记载明朝派兵八十万难免有些夸大。安南出兵近十万迎敌,号称700万大军,虽说在军队人数上夸大其词是一种战术威胁心理战,但显然安南这次的吹嘘只是一直自我安慰。1407年初,明军攻破安南东都升龙,继续向安南都城清化进军,胡元澄领军退到黄江和胡季犛,胡苍汉会合。

明将沐晟沿江两岸击败胡元澄军,后因明军水土不服爆发疾疫,暂时转移到咸子关备战休养生息。胡军趁势立刻集合七万军队,号称二十一万与明军在咸子关爆发激战,胡军大败,胡氏父子逃亡后不久被俘。4.永乐五年,六月,明朝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从此开始了安南属明时期。但设立布政司后安南境内反叛从未停息,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黎朝开国君主黎利脱离明朝统治,建立后黎朝。

因明朝北部游牧民族困扰不断,对安南用兵负担沉重,后黎太祖多次击败明朝军队,令明朝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安南的脱离得到了明朝统治者的默许。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封黎利为安南国王,黎利奉明朝为正朔,一直到崇祯十七年明亡。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

——阮廌《平吴大浩》5.明朝之所以在前期能顺利击败胡朝主要是因为胡朝本来名不正言不顺,又倒行逆施,赋税繁多,暴吏横行,不得民心。但明军胜利后并没有兑现出兵前对安南百姓对许诺,复立陈朝。而是用陈朝宗室已绝尽的借口趁机把安南划归到自己统治范围。明朝的高压统治也加剧了双方矛盾,自五代后就脱离管辖的安南已经习惯自主管辖,不甘心再次沦为明朝的势力范围,即使后来明朝为陈朝君主建庙上谥,但安南人民并不买账。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半攻  半防  玩得  明朝  时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