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夏侯楙不跑,能坚持十天的话,魏延将吃什么、喝什么?最大的可能是,夏侯楙真如魏延说得那么胆小,但会紧闭城门不出,魏延没有攻城的器械,就傻乎乎地等着诸葛亮大军到来。诸葛亮威望甚高,蜀汉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服他,魏延呢?跟刘琰和不来,与杨仪明争暗斗,魏延在前线北伐,后方朝延一大帮臣子给皇帝上书反对魏延,你觉得刘禅听谁的?不光刘琰、杨仪与魏延不和,朝廷中的蒋琬、董允等重臣也对魏延不满,魏延这个大将军只要打一次败仗,估计官职就保不住。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啥行不通?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啥行不通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为人们所惋惜,作为一个未得到实现的军事奇谋,尤其是在诸葛亮北伐失败之后,为人们谈论的甚多,倘若诸葛亮听从了魏延之谋,三国历史会不会改写?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之计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诸葛亮剧照一,魏延之计虽好,但是却背离了诸葛亮指定的北伐目标,诸葛亮北伐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孱弱的蜀汉打下一块争霸天下的跳板和前沿基地,这也是他不听从魏延之计的最主要原因,因为他知道一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下去,拿下雍凉之地,修养声息之后,长安自然可以不战自得,毕竟地理位置摆在那,而一旦以长安为目标,那就相当于是舍本逐末,即便成功也会也北伐大业带来不可掌控的变数,而变数就是诸葛亮最担心的存在。

二,蜀汉的实力不足,没有条件支持把鸡蛋放两个篮子的战略意图,毕竟以蜀汉的军事实力,能够拿下既定的北伐目标已经算是巨大的成功了,一旦分兵拿下长安,面对的就是曹魏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兵力少了守不住,兵力多了又无法实现北伐目标,而且这还是建立在魏延能够一举拿下长安的基础上的,毕竟对于蜀汉来说,拿下长安固然好,但是却无法承担失败的代价。

三,长安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想出其不意迅速打下雍凉地区,拿下这块前沿基地,产粮以及造兵基地,自然希望曹魏反应越慢越好,一旦拿下长安,必然促使曹魏迅速出兵,打乱自己的北伐,这是诸葛亮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对诸葛亮来说,拿下长安只不过是额外之喜,但却会对北伐造成不可掌控的变数,而且蜀汉又没有能力承受得起失败的代价,自然不愿意去支持魏延的奇谋。

诸葛亮为什么处处压制着魏延?有什么情况?

诸葛亮为什么处处压制着魏延有什么情况

题主没有说是三国的演义的观点!依三国志等正史来说,诸葛亮处处压制着魏延是假命题。诸葛亮是一个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他隆中决策三分天下;协助刘备夺取荆益两州和建立蜀汉帝国;七擒孟获安定南中,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留下两篇出师表昭示了忠贞不渝的老臣之心。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了历代真正的志士仁人。

刘备死后,诸葛亮又忠心耿耿地辅佐后主刘禅,他的事迹将光照千秋、彪炳史册。蜀将魏延镇守汉中居功至伟,大破费瑶和郭淮屡建 威名,出子午谷奇谋为世从所传颂,魏延在蜀汉建立前后都成功赫赫,作用非常强大,其文韬武略甚至能与五虎上将相媲美。1.魏延在诸葛亮身边是得到了重用的。魏延有本事,魏延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在用兵上自有独到之处。

刘备慧眼识珠,提拔他当汉中太守后,他镇守汉中十多年,面对强大的曹魏军事集团硬是没有丢掉一寸土地。这足以证明了魏延的卓越的军事能力。他还是尊重诸葛亮的,这是因为,他是诸葛亮跟定刘备后,才投降蜀汉军事集团的,资历不如诸葛亮。魏延和诸葛亮对这个问题都心知肚明,都没有说破,诸葛亮也欣赏他,一直在用他,南征与北伐都带他前往,就是证明。

2.性格决定命运,他的结局是自己造成。当然,魏延有叫人不放心的地方,就是他性格傲慢。尤其是在蜀汉五虎上将逐渐老去与殒落后,蜀国军方已没有一个将领能让能征惯战的魏延心服口服了。魏延的结局是凄凉的,让人嘘唏。这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不能与杨仪、费祎等领导搞好关系,又不经常与姜维、何平、马岱等同事吃吃饭,靠近靠近。

某些方面来说他的死是咎由自取,这怨不得诸葛亮!3.不过,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的表现差强人意。三国演义对魏延的描写有矛盾,魏延在历史上取得的许多成就,罗贯中在小说中都浓墨重彩了。而魏延出场以诈败居多。这样会引起人们猜测,人们会认识:既然有这样的功绩,又不是五虎上将。独到的子午谷奇谋也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护主四  宝典  修炼  魏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