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然,郭嘉是颖川人,在荆襄也许听说过诸葛亮,诸葛亮也知道有郭嘉。现在后世的人不知道郭嘉当时用心的程度,却总是惊叹于郭嘉超人的智谋奇断,觉得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好像诸葛亮有意在躲避郭嘉似的。3、郭嘉献策能说服曹操采纳。荀彧交好郭嘉,知道郭嘉为人,有才少德,本不欲举荐,怎奈曹操逼迫,才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大家怎么看郭嘉?

大家怎么看郭嘉

记得在看三国演义时,被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的战略思想所吸引,从中认识到了人要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统治者要善于纳谏,用人不疑,做事果断。作为军师,臣子,不仅要有军事、政治的才发,还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明主,一个能成大事的明主,才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在三国演义的战争史中“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战略战术思想,能够体现出郭嘉在军事上的能力。

郭嘉确实是有着远超众人的军事才发,名副其实的杰出谋士。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想要讨伐袁绍,但是又担心自己不能战胜。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的战略思想,具体透彻的分析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从而振奋了人心。这一十胜十败论,准确无误地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胜负点一一罗列,说明了曹操即使兵力弱于袁绍,但是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十处胜于袁绍,故可以少敌多。

如果郭嘉不死,三国会怎样发展?

如果郭嘉不死,三国会怎样发展

如果郭嘉不死,三国会出现什么样局面?郭嘉字奉孝,早先投袁绍见袁非成大器之人,良离择木而栖改投曹操,由荀彧推荐,曹操和郭嘉见面后,一起讨论天下大事,曹操说:助我成大业者,奉孝也。郭嘉退出后,也高兴的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于是,曹操上表奏请朝庭任命郭嘉为司空军事祭酒。曹操打了三仗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吕布,士兵很疲劳,曹操想撤军,郭嘉劝曹操一定要继续攻击,果然一战擒获吕布,郭嘉沉稳练达,谋略过常人,通晓人情世故,为曹操平定北方屡立奇功,深得曹操欢心,是曹操得心应手不可多得的主要谋士之一。

可惜三十八岁就离开人世,按人生轨迹,三十多岁正是人走向成熟,干大事业的年龄,可惜天不怜英才。当然世间万物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赤壁之战的主要原因是曹操的大部队赶上温役(传染病)部队基本无战斗力,一战就败,这也是天不帮曹操实行统一的梦想,由于孙刘联盟周瑜拼死抵抗,火烧赤壁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才让刘备,有了喘气的机会,三国鼎立布下局面,若郭嘉在与周瑜好有一博,其实那时尽管孙刘联盟,比曹操实力相差甚远,如果不退兵,就地医治士兵,整训队伍像攻吕布一样,说不准吴国就被破了,此时的刘备根本不足挂齿,三国也行不成不了,有时一良策可抵几万雄师,司马懿献一计,联吴,白衣渡江,让刘备丢了荆州,损兵三万,斩了关羽,削弱蜀国一半实力,把刘备困在益州,时也!命也!。

“鬼才”郭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大家怎么看郭嘉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鬼才不死,卧龙不出!公元 207 年,鬼才郭嘉去世,诸葛亮正式出山。其实,这句话还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这层意思就是,在一些人看来,郭嘉是三国时代第一谋士,至少其智谋水平在诸葛亮之上。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就不敢出山,此所谓“鬼才不死,卧龙不出”也!东汉末年董卓之后,混的最好的当属袁绍。

曹操谋士郭嘉、荀彧等都曾在袁绍公司上过班,郭嘉因感觉袁绍非成大事之人,果断辞官归乡,回到老家颍川做起了宅男,一宅就是六年。(荀彧)颍川可说是三国谋士的大本营和生产基地,除了郭嘉、荀彧,荀攸、陈群、钟繇、杜袭等都是颍川人。东汉末年乱世,各世家大族都有渗透进各方势力之中的做法,以使家族利益最大化,如荀彧、荀攸在曹营,荀谌在袁绍帐下。

诸葛家族更是如此,诸葛瑾仕东吴,诸葛诞仕曹魏,诸葛亮死等刘备才出山。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可能与其同宗郭图在袁绍帐下有关。而郭嘉慧眼识人,认为袁绍不能成气候,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后世史家的附会之言。当时曹操倚重的一个大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要找一个接班人,荀彧便推荐了同乡好友郭嘉。二人见面之后,相见恨晚,曹操认为这就是辅佐自己成大事之人,郭嘉也欣喜的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位好主公,其感情堪比诸葛亮之于刘备。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郭嘉  九个  版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