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穿寿衣的时候(小殓),要哭;康熙帝放入棺材的时候(大殓),要大哭;康熙帝的棺材下葬的时候,更要哭的震天动地:“上号泣不止......声震林木。”送走了旧皇帝,新皇帝才能登基。但是四皇子胤禛要想登上皇位,还需要以下程序:首先就是准备登基大典,这需要赶制龙袍,提前组织好礼仪队,护卫队,乐队等人员和需要到的物品。

随后,由礼部尚书奏请四皇子胤禛即位。在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康熙帝的丧事暂停。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就是正式的登基大典了。在《如懿传》中皇帝即位走的是丹陛石,大臣们走两边,这种走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样走,即位的皇帝要走龙雕,坑坑洼洼地,一不下心还会扭伤到“龙脚”,万一跌下去,还会伤到“龙头”,这登基大典就变流血事件了。

《大清会典》记载的很清楚,皇帝登基要从乾清门出发,乘舆,经中和殿暂歇,然后到太和殿接受朝拜。上台阶的时候,也是乘坐着龙舆上去,两边是抬轿辇的轿夫,皇帝坐在中间,凌空在丹陛石上上去。在中和殿是要接受文武百官行礼的,礼毕,礼部尚书再奏请四皇子胤禛即皇帝位,胤禛再起身乘舆至太和殿即皇帝位。这时候丹陛下需要鸣鞭三次,我们在《雍正王朝》中见到的太监甩鞭子,那就是静鞭,跟这个大同小异。

响鞭结束,群臣行三跪九叩礼。这些完毕之后,四皇子胤禛就拿出康熙帝的传位诏书,宣读自己即皇帝位是名正言顺,同时也顺应天意。宣布自己成为真命天子之后,他的皇帝位置就确定了,当然后面还有一系列繁琐的事情,不过那是他即位之后的事了。大典结束后,依旧乘舆,由人抬着原路回到乾清门。以上就是四皇子胤禛登上皇帝位的全部经过。

古代的长寿丹是什么?有怎样的效果?

古代的长寿丹是什么有怎样的效果

对于长生不老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的人当然知道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了,但是在古人来看,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来看,即便他们心里面知道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那也喜欢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前行。而长寿丹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统称,就是古人们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所炼制的一种丹药。而坊间流传最广元,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长寿丹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五石散,这种东西的配方据说在孙思邈的极力主张下已经销毁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关于五石散的记载也全部都是来自于孙思邈之前的记录。

五石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五石散据说是魏人何晏首先服用。对于他的成分,炼丹道人葛洪的说法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而隋代名医巢元方则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因为服用五石散而死的人在历史上也有很多,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学者皇甫谧这些人或者因为服用五石散而死,或是因为致残,可见这东西不是啥好东西。根本起不到长寿的作用。除了五石散,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案子也和长寿丹有关。那就是“红丸案”,这个案子在明朝的影响可谓是巨大,据记载,泰昌(即朱常洛)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

泰昌帝服后死去,而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这个涉及朝中的谋杀,夺权一系列影响了大明后期朝政的重案的根源就在于这个“仙丹”上,而据说其实这个仙丹其主要的成分就是铅,如果身体好的服用完和五石散效果差不多,身体不好的人吃这个重金属的东西吃完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不管怎么说,古代的长寿丹跟长寿是一点关系没有。看效果的话其实无非就是起到一些迷惑人心,让人短时间兴奋的作用。他的根本作用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春药”。这种东西服用完了以后对身体是毫无益处。短时间服用的话对身体会有负面影响,可如果长期服用,结果很简单,就是加速死亡,而非长寿。不仅如此,他还会影响一个人的脑子,但是在古代,几乎没有帝王能够摆脱对于永生的追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秦皇汉武还有唐太宗了,而前期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和唐太宗,老年之后之所以也开始糊涂,除了年龄的变化使他们没有了年轻时的智慧,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燕太子丹和嬴政在孩提时是好友,但是太子丹为何要找刺客刺杀嬴政?

据《史记》原文: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对于燕太子丹和嬴政的关系,司马迁仅给了一个“欢”字。 “欢”在文言文中有三个意思,一是快乐、二是喜爱、三是活跃。但是,根据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燕王喜派太子丹前往秦国作人质,而嬴政却对其“不善”,可见二人幼时的关系绝对不是相互快乐,也不是相互喜爱,最多仅是相互活跃,也就是二人经常会在一起玩而已。

因为,准确来说,嬴政并非真正的质子,而是其父亲嬴楚,也就是异人,才是赵国的真正质子。而嬴政仅是在邯郸出生,就在其三岁那年,秦国大军包围邯郸城池,赵国本打算以其父亲嬴楚为质,迫使秦国退军。谁知,就在兵士准备捉拿嬴楚前往城头之时,却被时刻关注事态发展的吕不韦发现端倪,立即动用600金贿赂城门守将,遂带着嬴楚逃离了赵国,回到了秦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然而,当时若非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并因此打败了秦国大军,留在赵国的嬴政孤儿寡母,怕是已被赵国拉上城头砍掉了脑袋。从此,秦赵两国一直相恶,而嬴政母子自然也不被赵国所待见,就连生活用度也是常常不足所需,生命时常还要受到威胁,从小能不被周围的小孩欺负已是万幸,又那来的什么好朋友。但是,此时的燕国,已同赵国结为盟友,关系非常友好。

所以,燕太子丹在赵国的日子绝对是贵宾级的待遇,嬴政根本无法同其相比。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生活条件、身份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两人又怎么可能成为好友,而且嬴政母子还是被赵国所嫌弃之人。就算燕太子丹想和嬴政交往,怕是身边之人也会阻止吧。之所以,燕太子丹非常恨嬴政,可能只有一种情况。当时,也许孩子天性使然,或是出于孩子的同情心,可能燕太丹看嬴政可怜,曾接济过嬴政,而非真心相交,所以就认为自己曾经对嬴政有恩,也想当然地认为嬴政应该报恩才对。

同时,由于嬴政在赵国的九年中,是人生最低谷、最黑暗、最担惊怕、最受委屈的九年。如此困难的情况,众人皆避之不及,如果燕太子丹真正伸出的是友谊之手的话,无疑将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举动,又怎么可能不在嬴政童年的心中留下美好的留念呢。由此可知,燕太丹当初在赵国为质子期间,相对于嬴政来说,有极大的优越感,怕是没少对同为质子的嬴政指手画脚、呼来喝去吧。

这些,在燕太子丹看来甚是相“欢”,但是在嬴政的心中却是留下了相“恨”的记忆。但是,之后当燕太子丹成为秦王政的质子时,曾经燕太子丹的优越感,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其依然想以当初的那点相“欢”,就想取得和嬴政同等的对话条件,这又怎么可能呢。也由此可见,燕太子丹是个睚眦必报之人,曾经的那点相“欢”就想要回报,回报无效后,便心下生恨,又想报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雪藏  二郎神  惨遭  君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