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电视剧《虎啸龙吟》给骗了,为什么历史上的司马懿一家人都很狠毒?

要说司马懿父子是不是狠毒,我们先不必着急争执,来看看司马家自己的后代是怎么说的吧。司马懿的曾孙叫司马睿,也就是东晋的第一任皇帝晋元帝,他死后,儿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世说新语·尤悔》记载: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同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

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晋明帝距离西晋创业已经挺久了,不了解自己祖上是怎么打下的江山,于是就问大臣。东晋著名的辅政大臣王导就跟他一五一十说了那段历史。(王导像)王导提到的宣王,正是司马懿,司马懿为了独揽大权,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了另一位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以及他的同伙。

一开始,曹爽是有机会反抗的,可是司马懿哄骗他,只要投降,就能平安富贵到老,取得了曹爽的信任。可是转眼间,司马懿就杀了曹爽,而且,是灭族,斩草除根。王导提到的高贵乡公事,指的则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弑君。(央视三国演义,高贵乡公剧照)高贵乡公名叫曹髦,他本是曹丕之孙,曹魏政权的第四任皇帝。在他之前,皇帝是曹芳,可是曹芳仅仅在位11年,就被司马懿的儿子,同样是权臣的司马师所废。

司马师死后,弟弟司马昭继续独揽大权。可以说,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司马师一族把曹魏的大权全部搬回了自己家,没有一个忠于社稷的。可惜,这个曹髦不愿意像曹芳那样任人宰割。当时人评价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意思就是文才像曹植,武略像曹操。可见这个人还是有些天赋的。可惜,曹髦生错了时候,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没有可用之人,毫无翻盘可能。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七一大早,不甘当傀儡的曹髦决定带兵讨伐司马昭。可惜,他手下哪有可用之兵?带去的无非是宫里的护卫跟奴仆。司马昭很聪明,自己不出面,而是派手下的爪牙前往抵御。一个叫成济的武士,直接上前,刺死了曹髦。这时候,司马昭才出来,为了平息大家的愤怒,还杀掉成济灭口,成济被捕杀之前大骂司马昭。

再往后,很多人都知道的,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采用禅让,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西晋。在古代讲究忠诚、信义的背景下, 司马家通过阴谋手段获取权力的行为,其实是相当为人所不齿的,所以才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话。回到开头,晋明帝司马绍还是一个有良知的好青年,所以他听了王导讲的这段家族史之后,直接蒙住脸趴在床上哭啊!若如公言,祚安得长?就是说,真要是你说的这样,我们司马家的皇位,怎么可能长久呢??!!顺便一提,西晋末年的五胡之一,羯族的首领石勒很有本事,他虽然出身低微,没读过书,但是起事之后经常找文人给他讲历史故事。

听得多了,他很佩服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这些人,却对曹操、司马懿获取政权的手段表达了深深的鄙视: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所以,看电视,大家乐呵一下就行,真实的历史,并没有那么优雅。补充几句,看了一下底下的回复,很多人说电视剧不必较真,确实,我也说了,看电视就是乐呵一下,这道题,题主问的原本就是历史,所以我也就说说历史。

如何看待《虎啸龙吟》中诸葛亮的演员王洛勇用英文朗诵《出师表》一事?

很抱歉,这个问题今天才看到。看到一些相关人士的回答,都十分之棒。那我就作为一个普通群众,从最普通的视角来回答下这个问题,简单的说说我的看法吧。我也是经常刷热门的人,所以也算第一时间看到王老师的朗诵。第一感觉,超级棒!!!光听声音就有好莱坞大片的感觉,有木有?!简直和那个超级美剧,《Winter is coming》,凛冬将至,有的一拼啊,有木有?!听着,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有木有?!而且,看视频底下评论,大多数说,王老师读的让人泪眼婆娑,几度垂泪,我想,这就是声音的魅力吧,这是其一。

其二,《出师表》被王老师翻译的,可以称得上,信达雅,是我看过非常好的中译英的作品了,很难得。其三,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出师表》本身,行文之诚,仿佛透过《出师表》,能看到诸葛先生的一生,至诚至信,至智至性。所以,总得来说,王老师的朗读给我们是一场非常好的视听盛宴,它一定程度上能让外国人了解到我们美好的古文,以及那段忠义历史;最重要是,它更勾起了我们国人自己对那段历史,那些人物的无尽崇敬之情。

虎啸龙吟中,司马懿说,如果自己要站起来了,他将跑过所有人。他跑过所有人了吗?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无声,大器晚成,用在司马懿身上最恰当。空城计,有意保住孔明实力,实为对抗曹汉。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上,能进退自如,让人耻笑他无能,要的就是人人看他无能,果然人人中计,包括现代看书人。人家看得远忍得下,非大智大才者是不可能作到的。人家斗败斗垮了三国群雄所有人,归晋一统天下。笑到了最后!事实才是证具。

《虎啸龙吟》中曹爽和何宴吃的「五石散」是什么药物?为什么吃完了会满脸通红春风荡漾?

在魏晋至隋唐的漫长时间里,如果要论哪种药物诱惑力最强,在贵族圈杀伤效果最大,甚至到了如今日毒品一般的传播地步,那毫无疑问,正是“五石散”。虽然很多史料都认为,“五石散”在战国时代就存在,以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战国时的齐王就有服用五石散的记录。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也曾记录过其功效。但要论把服用五石散,当做一种贵族圈的享乐风气,那首推就是曹魏的这位美男子:何晏。

作为一位曹魏的学问大家,亦是曹魏贵族圈里的风流牛人,何晏在服用五石散的事情上,也是创意源源不断。不但是率先尝试,而且率先提炼出了成功的炼制方式。以葛洪的记载说,何晏的“五石散”,成分主要有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五种,因此得名为五石散。单看这五种原材料,稍有点化学常识就知道,这是一种多么有杀伤力的物件。

当然,何晏在服用五石散的问题上,态度也是相当端正,根本就不承认这是一种毒品,而是认为这种东西能够祛病强身。确实,当时的魏晋时代,也是瘟疫肆虐的年代,自东汉末年起,伤寒等大规模瘟疫,几乎到了一波接一波的地步。上流贵族圈里也是炼药服药成风,号称有祛病健身租用的五石散,也就迅速流传。确实,要是第一次品尝,效用着实非常给力,服用后常有身体发热的感觉,哪怕身体再孱弱的人,也能瞬间感到能量满满涌上来。

所以,在何晏的示范下,五石散祛病健身的功效也是不胫而走,很快在贵族圈里流传开来,而它的另一个作用,好色成性的贵族们更是心照不宣——每次服用五石散后,何止是能量涌上来?精力更变得无比充沛。尤其是以风流著称的何晏,更是现身说法,经常拿着当春药吃,这下更是轰动效应,在魏晋的贵族圈里,服用热潮更加火热。所以,也就有了后人眼里,看上去无比羡慕的魏晋风度:服用过五石散的魏晋风流人物们,各个都常在宴会上陷入癫狂状态,玩命的放飞自我。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率土之滨  手游  龙吟  虎啸  网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