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角色的目的,从过去的“最强”,成为了梦境中的当“老大”。如果说前者是伊之助在大山中纯粹,那么后者就是伊之助和大家冒险后被潜移默化的人情味。这种转变是基于人物本身的托底设定,也就是有了这托底设定,随后才能从伊之助身上玩出诸多的剧情。比如思考问题觉得麻烦、被人夸奖会轻飘飘、被打败了心如死灰等。但这些人性化的标签,勾勒在一个不懂“人情”为何物的角色身上,反倒打出了一张反差极大的感情牌。

我们来看看《无限列车篇》中的这组分镜:炼狱杏寿郎战死后,炭治郎抱怨自己弱小而流泪,善逸则是抽泣,而伊之助是发抖。为了“不让”炭治郎继续哭泣,伊之助说了少有的“正经话”。但我们注意随后这格画面,伊之助猪头的朝向。这个姿势的伊之助的视线是回避炭治郎和炼狱的。看到这里,我不禁心疼其伊之助。他不懂表达自己悲伤的感情,通过“不让”炭治郎哭泣,来表达自己极其难过的事实。

眼神的无法对焦,是他不想面对事实的逃避,满嘴的大道理,实质上是他思维混乱的慌张。所以到了下一格伊之助泪奔时,读者也会随之泪崩。无情之人有了感情,是滑稽的,是戏谑的,是令人怆然的。《无限列车篇》中关于伊之助的刻画,到此便可以结束。但妙就妙在,吾峠呼世晴来了个神来之笔。他在全篇的结尾,让伊之助“回归”到了本能,通过暴力的方式,释放着自己复杂的情绪。

这一笔操作,打破了兽性和人性的隔阂,换而言之,只要是动物,就免不了喜怒哀乐。当然,除了主角团外,还有十二鬼月和杀鬼队们共同塑造这个故事,喷薄出其别样的魅力。《鬼灭之刃》和“人物中心论”《鬼灭之刃》开篇便清晰的表明主要角色目的,不再做任何多余的展开。众多伏笔都是为了这唯一的线而服务,无丝毫拖沓。同时,又通过对配角和边缘角色的扩展,加持了故事主干,丰富了本显单薄的主线剧情。

除非创作者剧情功底很强,要不然很容易漏洞百出。吾峠呼世晴的“杀柱灭鬼回忆杀”,放在90年代,有被腰斩的可能性。这些围绕主线展开的“回忆杀”,因类型同质化且过于频繁的缘故,难免会导致漫画的故事线产生一定的裂痕。而那个时代的JUMP作品,对漫画内容的故事线,有着极高的要求。《灌篮高手》的故事完成度非常高。

“全国大赛冠军”的脉络贯彻始终,所有“回忆”和“矛盾冲突”都围绕这个目的进行展开。整个漫画下来,不显冗余。《鬼灭之刃》频繁的“回忆杀”虽然也有着为主线服务的目的,可过多的情绪展开,稀释了明线上,针对无惨孽障下的节奏统一。好在《鬼灭之刃》是当下的作品,快节奏的剧情推进,往往让读者不再注意故事细节。它紧紧围绕主线故事展开的人物叙事,在《海贼王》巨人身影下,开辟了一条新航线。

吾峠呼世晴没有走前辈岛袋光年、椎桥宽等人的老路。就如前面知友所言:《海贼王》只有一部。这么多年来以《海贼王》为参照物的作品,大多中道崩殂。架空幻想类作品玩宏观叙事这一套,对创作者“剧情”和“人物”的把控能力,要求着实太高。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吾峠呼世晴是聪明且幸运。不到200话的剧情,已将《鬼灭之刃》打造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再加上近些年JUMP变化,不会对作品延长强加干涉。即使《鬼灭之刃》存在着剧情展开过于迅速,出现“响凯渲染急促”、“下弦灭队草草”、“炼狱杏寿郎之死乏一丝豪情”“猗窝座回忆意犹未尽”等情绪节奏问题。可对读者来说,只称的上“犹嫌不足”,但比一般要强上不少。所以只要《鬼灭之刃》随后交代清楚无惨线并完结,这部漫画便注定成为对国漫的又一次降维打击。

国漫日常被拉大的差距我国漫画行业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端”革命后,从表达形式上来讲,理应是“国民基础”的单元情景漫画渐渐被“淘汰”。从故事内容上来说,缺乏创作积淀的缘故,导致宏观叙事漫画在国内一直未有抬头迹象。缺乏单元情景漫画的“练”,和宏观叙事作品“铺”,直接作用着我国,不可能产出像谷口治郎写意般的“剧情”。

更遑论像《海贼王》这样的架空史诗作品。散步而我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漫画编剧和绝大多数网友,依旧在不自知中,进行着“超越生产力”的创作构建。从历史角度上来讲,没有扎实的“练”和“铺”,便在创作上以剧情中心论为导向,本质上就是漫画创作领域上的大跃进。可互联网的热钱来的又太快,在市场和资方的双重压力下,压根不给创作者循序渐进的机会。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奥丁  打圣龙  天伊  圣龙  奥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