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统明明是魏国,为什么蜀汉却更让后世产生好感?

我们常把考试落榜称为“名落孙山”,什么是孙山

应答:三国的正统当然非魏国莫属,从陈寿做传就能看出来,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只有十五卷,而魏国占地面积是蜀国的几倍,从曹操屯田安民,到汉献帝自愿禅位于曹丕,献帝自知能力不行,到封地然可行汉朝礼仪,上殿不称臣,到三国归晋时然承汉系魏国体制,蜀国,吴国,只能算自立的草头王,说难听点即乱臣贼子。蜀国刘备从事编织业,还自称皇叔,一个皇叔冷落到做手工业,可见皇家基本上已刘备家族从皇家集团中清理出去,而汉献帝在时刘备也没去投奔,坚持匡扶汉室,而是占地自立,当献帝听说刘备称帝后仰天大笑不止,意思是你刘备是个什么东西,占那么点地,那么点人,且在边远山区,也配称帝,寡人还活着呢,别人来抢皇位也罢了,你不是刘家人吗?和外人有何区别,仅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寡人如跟着你说不定连性命都不保了,献帝长笑是想他的决定是对了,他看准的魏国没错!。

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鲁肃,在《三国演义》中有什么出彩之处吗?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向大家展现的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形象。这样的性格安排,本身就不会有出彩之处,如果非要说亮点的话,也就是在诸葛亮过江寻求同盟的时候,鲁肃坚持自己的意见,规劝孙权答应联盟。大家一定好奇,这么平庸的一个人,为什么能成为孙权身边的大谋士呢?其实,历史上的鲁肃,并不是这样子的。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

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鲁肃出身东汉豪族,家里颇有财资,当时天下动荡,鲁肃非但没像其他大族一样,趁机暴敛土地,反而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当时,时任居巢长的周瑜,起兵响应孙策,但没有钱粮,便向当时并不认识的鲁肃求助,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粮仓说道:一个给我,另一个给你。

从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袁术占领了鲁肃的居地东城,他久闻鲁肃大名,打算任命鲁肃为东城长,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能成大事,因此,鲁肃弃袁术而投奔周瑜。后又随周瑜投靠孙策,孙策十分赏识鲁肃,孙策死后,鲁肃尽心辅佐孙权,并受到了孙权的重用。推心置腹“榻上策”,联刘抗曹稳江东孙权刚刚继承兄长留下的基业,急于成就一番大业,便向鲁肃求教。

鲁肃分析局势,告诉孙权,现在曹操已经做大,短时间是没有办法消灭的,不如坐守江东,坐观天下局势,同时将荆州收于己下,占尽长江以南,为日后争霸天下做准备。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兵南下,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鲁肃向孙权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并以向刘表吊丧为名,与刘备见了面,并向刘备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鲁肃的联盟建议与诸葛亮不谋而合,于是,诸葛亮随鲁肃回到江东,才促成了孙刘联盟。

当时孙权手下的将领都认为曹操势大,东吴难以抗衡,应投降曹操,唯有鲁肃不认同。鲁肃告诉孙权:“我们所有人都能投降,投降之后曹操不但不会为难我们,还会任命我们,唯有主公不能投降,投降之后,曹操会怎么安排你呢?”一语点醒了犹豫不决的孙权。果然,孙刘联盟之后,击退了曹操,稳定了江东的局面。单刀赴会讨荆州,怒斥关羽虎胆威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鲁肃为了联盟大局,邀请关羽相见,并只有将军们带刀赴会。会上,鲁肃数次斥责关羽,:当初江东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无有立足之地。

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要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从命。虽然单刀会并没有任何结果,但面对武圣关羽,鲁肃不但没有丝毫的怯懦之意,更是一身虎胆,怒斥刘备不义。《吴书》中是这样评价鲁肃的: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舌战群儒  十四五  写入  宇宙  规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