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玩三国杀,发现刘表的主技能叫自守。不过让荆州偏安一隅,坐山观虎斗,倒一直是刘表的作风。刘表选择不去,这个回合考虑得其实是比曹操高明的。后来的三国三巨头都多大了呢,曹操37岁,刘备31岁,孙权10岁,刘表呢,已经整整50周岁了。

曹操为什么打不过刘备?

曹操为什么打不过刘备

感谢你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事情你不要从三国演义的角度看,毕竟是小说。从历史来分析,三国魏蜀吴的军事力量来看,魏最强大,包括人口数量,经济实力,版图面积来说,蜀永远都没机会打的过魏。虽然在三国演义里有些战争蜀国胜了,那只是一时,从长远发展规划看,蜀吴联合也只能和魏平级。三国演义里就说过,连吴抗曹。魏能灭蜀和吴,但蜀和吴灭不了魏。

袁绍七十万兵马,为什么打不过曹操的几万兵马?

袁绍七十万兵马,为什么打不过曹操的几万兵马

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袁绍关键时刻掉链子先回答问题,袁绍七十万兵马,为什么打不过曹操的几万兵马?我的回答是袁绍关键时刻掉链子,是官渡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袁绍以多打少,兵力明显占据优势,袁军士气也很高,将士也不可谓不用命,但结果却惨败而回,几乎全军覆没。袁绍的失败,不得不归究于其本人在指挥上的严重失误,因为在整个官渡之战期间袁绍取胜的机会原本很多,即便有一两次失败,都不至于影响战争结局,可所有取胜的机会都被袁绍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看看他都错过哪些机会。一是不听劝阻急于发动决战。建安五年,基本统一了黄河以北四州的袁绍志得意满,决定主动发起对曹操的全面决战,对此其内部有一定分歧,以田丰、沮授为代表的本土派们表示反对,双方矛盾一度公开化。田丰、沮授并不是一味反对袁绍用兵,而是认为时机不成熟,北方四州虽定,但时间尚短,应该再巩固一下,发展经济,进一步积蓄力量,把握更充足之后再战也不迟,但袁绍不想多等,他急于统一天下。

田丰反对的意志很坚决,袁绍一气之下将田丰下狱,对沮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沮授在袁绍手下以奋威将军的名义任监军,权力很大,在郭图等人的建议下袁绍将沮授监军之权一分为三,分别由沮授、郭图和老将淳于琼担任。《献帝传》说,袁绍出发前,沮授把本族的人招到一块,把家财分了分,对他们说:“势如果在则威无不加,势如果不在则不能保一身,悲哀呀!”他有一个族弟说:“曹操怎么能是袁公的对手,您何必担忧?”沮授说:“以曹操的明略,加以挟天子以为后盾,我们又刚刚打败公孙瓒,士兵疲弊,主将骄纵,成败已经很明显了。

”二是派颜良进攻白马。建安五年,袁绍亲率大军由邺县南下,兵指黎阳,曹军无意在黎阳与袁绍作战,因为在这里自己的部队难以接续,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有被敌军全歼的危险,所以曹军未作抵抗,迅速撤到黄河以南。袁绍占领黎阳后,派部将颜良为先遣部队渡河攻击南岸的军事要地白马,这项决定遭到了沮授的反对,沮授劝袁绍:“颜良这个人生性偏狭,虽然骁勇,但不能独立担当大任。

”但是,袁绍不听。颜良的情况不详,却很有威名,当时在军中的地位和名望远远超过关羽、张飞等人。袁绍曾经对沮授很倚重,几乎言听计从,但这次却不接受沮授的建议,大概与沮授之前反对出兵并四处散布“失败论”有关,然而事实证明沮授是正确的。4月,颜良率部渡过黄河,直指白马,曹操亲自北上解白马之围,双方发生激战,袁军大败,颜良被在此战中被关羽临阵斩杀。

三是急于寻找曹操复仇曹操虽然解了白马之围,但自知袁绍的大军随后便到,于是决定从白马撤军。袁绍果然指挥主力渡河,对此沮授又表示了不同看法。《献帝传》记载,沮授建议不管白马,而拿下已经喘手可得的延津,凭借这里的渡口优势,将主力源源不断运过黄河,之后巩固延津,使其作为一个战略支撑点,进可以直取许县,退可以从容撤回黄河以北。

沮授的话袁绍特别不爱听,在袁绍看来此行压根没有战败撤回可能。同时,首战即在白马挫败让袁绍失了面子,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袁绍非拿下白马找回面子不可。沮授闻知,站在黄河边上叹息说:“黄河啊黄河,我知道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于是以身体原因请辞,袁绍很生气,把沮授所部交由郭图来统率。曹操料定袁绍会命主力来攻白马,他下令白马军民全部随军撤离,向延津方向运动,文丑率军紧追不舍,结果被曹操在延津打败,文丑又“壮烈牺牲”了。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草包  虎将  刘表  赵云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