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的战斗经过诸葛亮在五丈原驻扎后,派大军渡渭河进攻积石原。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斗勇,在五丈原附近打过几次小仗,双方进入僵持状态。从五丈原向东过武功水近十里处有马冢山(今马鞍山),此处有司马懿的驻军,马冢向东,大约在今天渭河南岸眉县城附近,是司马懿主力部队,司马懿本人也在此驻扎。

诸葛亮真的死在五丈原吗,五丈原在哪个地方?

诸葛亮真的死在五丈原吗,五丈原在哪个地方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病死在五丈原,地点在陕西省岐山县高铁站的东南方数公里处。此处现有诸葛亮庙。1,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三国志》记载:十二年春,亮悉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公元234年(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通过褒斜道,到达武功水的西岸五丈原,主力大军驻扎塬上,并在附近的渭河边屯田。

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斗勇,在五丈原附近打过几次小仗,双方进入僵持状态。对峙百日后,在八月底,诸葛亮病逝,蜀国撤军。杨仪将诸葛亮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2,五丈原及周围的地理斜峪关,是斜谷的入口,有武功水(石头河)流出秦岭北注渭河。斜峪关西北5华里处,即是五丈原,是秦岭北麓黄土台原,海拔750米,像一个天然大堡垒。

五丈原上地势平坦,南北长约5里,东西宽约2公里,西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到武功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五丈原东有武功水,北有渭河,取水方便,是驻扎大军的良好地点。不像马谡驻扎在没有水的山上。五丈原的南端临近斜峪关,诸葛亮在斜峪关驻扎有军队,防止司马懿掐断后路。五丈原向西走,还有两个秦岭小道,可以从关中通往褒斜道:一个是箕谷,一个是绥阳小谷,诸葛亮在这两个谷口都设有巡逻兵,监视并威胁曹魏陈仓方面的军队,并防止曹魏的军队从小路进入褒斜道,包抄诸葛亮的后路。

显示出诸葛亮极其谨慎的作风。从五丈原向东过武功水近十里处有马冢山(今马鞍山),此处有司马懿的驻军,马冢向东,大约在今天渭河南岸眉县城附近,是司马懿主力部队,司马懿本人也在此驻扎。五丈原向北靠近渭河南岸,在今天高店附近有蜀汉魏延的驻军。诸葛亮曾派孟琰渡武功水,在东岸挑战司马懿。渭河的北岸,在今天蔡家坡镇的北边,是积石原南端,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驻扎在此处。

在蔡家坡北坡的东边有阳遂(三刀附近),在渭河和武功水交汇处的北岸,可从此处登积石原,从东侧绕道郭淮的背后。在蔡家坡北坡的西边有西围(水围城),可以从西侧绕到郭淮的背后。3,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的战斗经过诸葛亮在五丈原驻扎后,派大军渡渭河进攻积石原。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长期镇守陕西,对此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熟悉,早有防备。

他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很有可能进攻北原(积石原),可以截断陇西与关中的交通联络,使西北的曹军断为两截。司马懿派郭淮驻守积石原,让周当驻扎在东边的阳遂,三人相互照应。郭淮率军在北原夯土筑城,诸葛亮的大军来攻,被郭淮击退。诸葛亮又率大军向西进发,作出攻打西围的架势,从西面包抄郭淮,结果被郭淮识破计谋。因为阳遂才是联系郭淮和司马懿两支大军的关键点。

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声东击西,目的是要攻打阳遂。司马懿派郭淮和胡遵支援阳遂。诸葛亮果然夜里大军突然掉头东进,攻打阳遂,与郭淮的军队在积石原的南坡相遇。郭淮的军队居高临下,诸葛亮见曹军有备,且地势不利,只好退兵回五丈原。诸葛亮又派孟琰渡武功水,在东岸挑战司马懿。六月武功水暴涨,孟琰的军队成为孤军。司马懿趁机率大军围攻孟琰,诸葛亮派人用竹子搭桥,援助孟琰。

同为著名军事家的李世民,为何对司马懿五丈原之战的评价不高?

同为著名军事家的李世民,为何对司马懿五丈原之战的评价不高

李世民对司马懿五丈原之战的评价没法高。司马懿的玩法虽有和李世民有相似的地方,但却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让李世民玩出司马懿的调调,估计李世民会憋闷死的。首先相似之处:同样是防守,李世民习惯于抢夺优势关隘,地形,死守······这点很像。但是,李世民会用用小部队来回抽拉骚扰,一旦发现战机,好吧,朕赐你们活活饿死-善断粮道,如掐住敌人的两个哽嗓咽喉。

粮道,关隘。后续就简单了,没有粮食,什么部队都会军心大乱,几个突击敌人便作鸟兽散了。脾气。李世民脾气大,好吧,至少比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大。多横的主儿都不怕,王世充,窦建德之流,哪个不是军界的老油条,还不是抽的七荤八素的。反观司马懿指挥曹魏大军,资源占有优势,兵力也同样优势,只能靠死磨硬泡的拼粮食取胜,而诸葛亮再本事,对这种态势也束手无策,所以双方就是坐镇吃泡面,谁先吃完谁回家,多大的脾气也都磨没了。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司马懿  五丈  遇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