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得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对诸将说:“张辽虽然抱病,但仍然勇不可当,诸位千万要谨慎在意。”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张辽与诸将一起,大破吴将吕范。但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最后病逝江都。曹丕为之流涕,谥号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03张辽大战太史慈《三国演义》不仅安排张辽与太史慈大战了七十回合,张辽用计射杀太史慈,还安排了张辽也被东吴将领丁奉射杀。

张辽跟随曹丕以大船征伐江东,被东吴徐盛击败。曹丕登岸逃亡时,吴将丁奉从岸边杀来。张辽为保护曹丕上前迎敌,却被丁奉以箭射中腰部,回营后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罗先生之所以这么描写,恐怕不是随意为之,或许有其用意,就像演义里其他故事一样,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在豹眼看来,张辽与太史慈的人生,有许多相似之处。演义把他们安排在一起,添加一些故事,就是要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

然后去比较他们的人生经历,品味、思考人生所应该尊崇的道义。说一点与太史慈相关的、有趣的桥段吧。曹操听说太史慈是忠义双全、有勇有谋的猛将,就打起了他的主意。于是,给太史慈写了一封信,以箧筐封存好,内无别物,只是放了少量当归。太史慈是东莱郡黄县人,辗转来到江南。曹操的意思是想告知他,归来吧,漂泊天涯的游子,归顺朝廷,回归故乡。

可见曹操对他也十分器重。看看人家老曹挖个墙角,都搞得这么高大上,文绉绉的,不愧是文学青年。太史慈病逝后,孙权十分悲伤,对其子厚待有加,可以说孙权对待太史慈不薄。上面已经介绍了张辽患病,曹丕日夜牵挂,遣医问疾,十分上心。人都是有情感的,包括帝王。有时候也不能仅仅以帝王之术、笼络人心来看待君臣相得。利益固然重要,但有时候,情感却是最有效的手段。

关羽,张飞都是三国名将,为啥死心塌地跟着一穷二白的刘备?

首先,刘备不是一穷二白。人家是皇室血统,根正苗红。只是到刘备一代家道败落而已。实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看看公孙瓒都是他的同学,能是白身吗?人家明明是有一定背景的。其次,创业要早,跟人要准。刘备天下英雄,一直都有远大志向,岂是池中物?现实中阿里巴巴初创时,马云都被人称为骗子,而最早追随马云的后来都成了创始股东。

关羽张飞都是一世名将,眼光其实是非常准的。在这哥俩眼里,刘备日后必能成就一番伟业。第三,刘备视关羽张飞为真兄弟,这点三国里面除了刘备无人能及。这样的领导少拿点工资我也愿意追随,何况这个领导还是绩优股,前途不可限量,没有理由要中途退股。最后,三国演义塑造关羽张飞都是至忠至义之士,罗贯中是不会让这哥俩中途抛弃刘备的。

三国名将孟达是如何一战斩杀徐晃的?历史上的孟达最终结局如何?

在演义中,徐晃可能是死得最窝囊的名将了。孟达造反,徐晃为前部,率军来攻。见徐晃前来,孟达大惊,急令升起吊桥。这时,不知道是时速太快了,还是刹车坏了,徐晃的马刹不住,直冲到壕边。名将毕竟是名将,刹车坏了,气势不能坏,徐晃大呼: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开挂,急引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颅。(直接爆头!)当夜,徐晃就死于营中了。

打了一辈子仗的徐晃,居然刹不住马,直冲到壕边;一辈子没有展现过射术的孟达居然一箭爆了徐晃的头!徐晃,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老罗的书老罗做主,他要你怎么死你就得怎么死,逻辑不逻辑的不重要。那么,正史中,徐晃究竟怎么死的,孟达又是怎么样的人物呢?徐晃之死徐晃去世的前一年,干了件影响深远的事情。曹丕去世后,孙权趁机北伐,兵分三路,自己围攻石阳,诸葛瑾进攻襄阳,另以别将进攻寻阳。

徐晃奉命随司马懿一起进驻襄阳,与诸葛瑾大战。诸葛瑾当然不是司马懿、徐晃的对手,一战之下,损兵数千,部将张霸被斩。这一仗的影响是很深远的。由败得太惨,孙权此后再不敢在荆州发起主攻,转而往淮南方向作文章了。此后,吴蜀累次北伐,魏军与蜀军在西线的陇西、关中,与吴军在东线的淮南打得不可开交,唯独中线的荆州方向,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威胁。

不过,这也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了。次年,227年,徐晃就病死了。徐晃去世时,孟达都还没有造反,徐晃就算想去表演“刹车失灵被爆头”也是没有机会的。那么,孟达有没有“爆头”的本事呢?孟达之才孟达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孟他作过凉州刺史。乱世开始后,孟达到益州,投奔了刘璋父子。后来,孟达与法正奉命迎接刘备入川,干脆投靠了刘备。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志向  赏析  寻缘  诗词  远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