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曹操阵营中“诸将栗然”,一个个都怕得不得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许褚。不过,这可能是曹操的一计,曹操明知刘备在袁绍军中,故意为之。他先是让吕布的两个降将出马送死(明显居心不良),接着徐晃出马,打了二十个回合,连个毫毛都没碰到,根本没有分出上下,居然就不打了。

而曹操这一方有许多良将都没有上场,所以曹操很有可能是故意放水,以激关羽上场,交一份投名状。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这一段描写非常搞笑:关羽已经是杀入敌营核心地区,杀进深处去了,而且恶狠狠地手提武器,一路猛杀过来,明显是来者不善,颜良还要问什么?这也太搞笑了吧!对方是杀进来的,只要稍有智商,都会明白对手就是来踹营的。

如果双方没有开打之前,互相问问话,通报一下姓名,还能理解,关羽已经杀了过来,颜良居然不作任何防备,还想先问两句话,正常人怎么会是这种思维?这说明颜良这个人勇猛有余,头脑少根筋,防备心理太差。所以,许褚怕颜良,可能不是真怕,是假怕。二怕张飞。在火烧新野时,许褚和张飞两人单挑,许褚不敢打,夺路逃命。张飞截住曹仁混杀。

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到了《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只想逃命,遭遇张飞拦截,许褚骑无鞍马战张飞,根本无心恋战,慌慌张张夺路而逃。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汉中之战,许褚喝醉了酒,和张飞单挑,被张飞刺中肩膀差点送命。

忽山凹里鼓角震天,一枝军当住。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军士急忙救起,退后便走。许褚打不过张飞,也并不是真的武力值比不上张飞。而是他每一次和张飞单挑时运气都不太好,所以被张飞压着打,可以说张飞是他的克星。曹操曾评价许褚:“此吾樊哙也!”“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许褚如果在巅峰状态和张飞单挑,鹿死谁手就很难说。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赵云去街亭而派马谡去了?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诸葛亮认为只有马谡更合适。其实,题主真实的意图,也是许多人的疑问,无非是几个意思:第一,姜维、赵云比马谡本事大,如果诸葛亮派遣他们去可能就不会丢失街亭。第二,刘备临终明确交代,“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何诸葛亮还委以重任呢?第三,究竟诸葛亮为啥就信任马谡,而不听刘备之言呢?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根本而言,诸葛亮相信马谡,也就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相信刘备的忠告。这也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诸葛亮自己能力很强,也很能干。但在识人、用人方面,比刘备差了一截。第二,诸葛亮并不认为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比刘备差。第三,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很佩服,很信任,自然就很器重。

诸葛亮认为刘备看事未必就正确,因为都认为夷陵之战不该发动,但刘备却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失败,这就说明刘备并不完全正确,特别是在事关国运的决策时,却毫无理性,犯下致命的错误。这不能令诸葛亮信服,也就不可能把刘备的话当真。通过与马谡的深入交流,诸葛亮认为刘备对马谡的看法是误会或者是错误的。诸葛亮南征,马谡建议诸葛亮以攻心为上,诸葛亮认为是高瞻远瞩。

马谡此计也的确是很高明,足见马谡并非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责任并不完全在马谡,就当时的情形,换了谁都守不住,姜维、赵云是一样。这是诸葛亮部署的错误,不是马谡无能,也不是刘备看人就很准。既然街亭是北伐必守之地,为何以后北伐,诸葛亮咋就不派人去坚守了呢?斩马谡是因为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具体而言,就是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去守,这是个大问题。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赵云  姜维  惧怕  老年  击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