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才算真正的进入战国。二、时事造人,英雄止战战国四大名将都是以武将闻名于世,一生无一败绩,乃是因为秦国、赵国败不起。战国,是一个距今十分久远的时代,我们只能从前辈留下的只言片语来感受这个时代的魅力;战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诸侯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战国,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卿大夫多行僭越之举;战国,也是个才人辈出的时代,文有百家争鸣,武有百战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都出在秦赵两国?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都出在秦赵两国

战国,是一个距今十分久远的时代,我们只能从前辈留下的只言片语来感受这个时代的魅力;战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诸侯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战国,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卿大夫多行僭越之举;战国,也是个才人辈出的时代,文有百家争鸣,武有百战名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战国的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相信可能有读者朋友会有疑惑:“为什么战国四大名将是这四人,而为什么他们都出自秦赵两国呢?”不要着急,且看笔者一一道来。

一、用军最精,驰誉丹青《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而这四人的第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战绩:白起,战国时秦国郿人。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受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为打开秦国东出之路,白起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升任国尉;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白起受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白起与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白起攻打赵国,得光狼城;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白起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白起破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

同年,还夺取了楚国巫、黔中郡。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后又击败赵国援军,溺毙赵卒二万;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白起攻占韩国野王。

长平之战,白起使诈,坑杀赵降卒四十万,被称为“人屠”。可以看到,白起自左庶长起,爵至武安君终,一生征战沙场,共歼灭六国军队约一百六十五万有余,参加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因此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少时喜好军事,侍奉秦王嬴政。秦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攻攻邺,取九城,攻阙与,克之;秦始皇十八年(前229),王翦攻赵,碰到了赵国另一位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

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军势如破竹,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赵国亡国;秦始皇十九年(前227)荆轲刺秦失败,秦王政盛怒,王翦领兵伐燕,大败燕代联军,攻取了燕都城蓟,燕国名存实亡;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王翦领兵伐楚,虽是垂暮之年,但仍然是老当益壮,大破楚军,杀名将项梁于蕲,一年后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其子王贲也是一员名将,魏国就是被这位“小王将军”所灭,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四国为王翦带兵所灭,剩下一国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并且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因此得以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中。李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一生征战可分为两个阶段:早年是抗击匈奴,《千字文》中“宣威沙漠”所指的就是李牧破匈奴、东胡,降林胡,灭襜褴的事迹。

事实上,蔺相如、廉颇、赵奢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赵孝成王二十年(前246),李牧入朝任职,同年他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赵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李牧带兵攻取了燕国武遂、方城;赵王迁三年,秦国大将桓齮再次攻赵,为李牧所败,桓齮兵败潜逃,李牧则因功受封武安君,意为“能安邦胜敌者”,白起也曾获封。

 1/9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武将  战国  vertex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