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工艺的特点是因承受的大压力使膛内壁表面金属密度增加,硬度加大.同时完成了铰除疵点和制作膛线二返工序。膛内壁由于顶锥的坚硬与平滑的表面挤过而变得光滑,使得枪管的寿命成倍延长。现代坦克滑膛炮的“身管自紧”工艺便是从顶锥(或膛线冲子)挤JE法演变而来的。进入本世纪以后,枪管膛线加工工艺再次得到优化,即冷精锻法,它的加工过程是这样的:枪管径向冷精锻成型技术实质上是属于精密旋转锻轴工艺类型,是无切屑精密成型的方法。

冷精锻工艺是在专业精锻机上,将枪管毛坯件一次锻打出线膛和弹膛,其内膛的精度有芯轴保证。说白了就是直接将烧红的枪管坯一边锻打一边挤压出膛线来,由于该工艺可以提高枪管的强度、射击精度,进而提高枪管的寿命,减少初速下降,对提高枪械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下图为北欧国家保留至今的蒸汽机膛线加工车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枪管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对工业革命最好的诠释。

如今这台车床依旧能够为猎枪生产膛线枪管,只不过车床的动力已经从蒸汽机换为柴油机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为枪设计膛线的原因是了让子弹打得更准、飞得更远,因为子弹在枪管中与螺旋式膛线摩擦的过程中形成高速旋转形态,飞出枪膛以后在高速旋转中飞向目标,高速旋转能让子弹发挥出陀螺效应,起到提高射击精度和射程的作用。

第二、枪的线膛加工工艺在很早以前就问世了,只不过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大规模生产和装备军队的条件,直到人类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枪的线膛加工技术才逐渐成熟起来,也实现了大规模批量生产,至此以后人类才具备组织开展大规模战争的能力。枪的线膛既是枪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科技进步最直观的体现。人类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总是最求最完美的事物,即使是相互厮杀时所使用的杀戮工具也同样如此,甚至可以说人类所能掌握的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都会优先用于战争。

对于两个世纪以前的人类而言,枪炮的膛线加工是一项技术就是一项能将射击精度和射程提高数倍的高科技。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目光审视枪炮的膛线加工技术时感觉无非只一种普通的机械加工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倘若我们能在想象中以2个世纪以后的目光来看待如今的各种高科技,很可能那种感觉同样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下图为正在使用二辊机为枪管压制膛线的俄罗斯某枪厂生产车间,它的原理与坦克滑膛炮的身管自紧工艺基本相同,这样生产出来的枪管精度和寿命都非常高。

9乘19手枪弹和俄罗斯9乘18手枪弹有什么区别?可以通用吗?

心理暗示有多大作用

区别大了,并不能通用,因为俄罗斯的9*19mm并不是标准的帕拉贝鲁姆弹药,而9*18的马卡洛夫弹尽管在尺寸数值上显得好似比9*19mm的帕拉贝鲁姆或鲁格弹就缺了那么1毫米,但实际上两者差异很大。9*19mm子弹一般有两种名称:“帕拉贝鲁姆”或“鲁格”,它们其实是一种弹的不同阐述,“鲁格弹”是因1902年开发了这种子弹的德国工程师乔治·鲁格得名,“帕拉贝鲁姆”是因为鲁格枪在德国武器弹药公司另有个“Parabellum Pistol”的名称。

“帕拉贝鲁姆”来自拉丁文,相传由古罗马军事家韦格蒂乌斯的名言“欲和平,必备战”译来。关于帕拉贝鲁姆弹不必讲太多,这种弹现在满世界都是,属于极度普遍的武器弹药,全球一多半的手枪和冲锋枪选择了这种子弹。包括二战时德国的鲁格枪、P3840冲锋枪、英军斯登冲锋枪、索米冲锋枪,以及现代的MP5冲锋枪、博莱塔92F手枪、格洛克手枪等等,几乎称霸全球。

但是呢,作为当年与西方对着干的苏联,却偏不使用9*19mm的弹药,他们硬生生的自己开发了一种9*18mm弹,而且不能与西方的枪械通用,这是一种人为的有意识行为。一般称9*18这种子弹为9mm PM弹,或者干脆叫Makarov 9mm,用以与帕拉贝鲁姆及鲁格弹区分开,9*18mm马卡洛夫弹采用了一个细短的.365英寸弹头,约等于9.271mm,关于这点只需要与常见的帕拉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可以看下上图的三种弹药,第一个是勃朗宁的9*17mm短弹,第二个是即马卡洛夫9*18mm弹,第三个是9*19的鲁格弹,体型上马卡洛夫弹更接近勃朗宁短弹。上图.点32ACP的瓦尔特PP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瓦尔特公司发明了PP自动手枪(Walther PP),这种枪械采用了划时代的双动扳机,这让手枪可以在上膛后依然具备良好的保险性能,更加安全,危机时刻拔出来直接扣扳机就能发射。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体游  践行  互动  幸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