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舰队驱逐舰舷号连号为啥空了一个?

北海舰队舷号空缺可不止1个,114和111都是空缺状态,东海舰队还有个空缺135舰。这些舰实际上都是因为技术原因导致的下马或停止建造,这种情况其实在军事装备发展中也不算什么稀罕事。但是我看到某些朋友认为111和114这两个舷号是因为谐音不好听所以干脆不予使用,但是这种解释是最低级的。空缺的还有130和135两舰,这两个舷号的谐音总没有问题吧。

而且111和114这两个号跟下面这个514相比算啥?要是比忌讳那么514才是终极大佬。还有下面这一堆,什么174、544、538、546、574,甚至核潜艇的舷号开头直接就是4,什么404、414的。说实话要是比忌讳和谐音,这些没一个比111和114要好听的。所以所谓的“迷信”说法其实并不成立,而且我们打仗总不能靠谐音就能打赢吧。

军队不是民间,军队要的是过硬的装备和军事素质,如果事事都顾虑谐音啥的还打什么。关于111和135、114舰消失的原因说法比较多。先说一下111和135两舰的问题,现在普遍认为111和135舰是1981年中英合作的051S型防空驱逐舰,配备的是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英国“海标枪”防空导弹(当年中国海军极度缺乏防空能力,只有053K配备点防空导弹)。

原本当时是期望在已经服役的051型驱逐舰上进行改造,增加区域防空导弹、火控雷达、指挥/电子对抗设备和作战指挥中心等当时比较先进的海军电子与作战系统,旨在增加舰队防空能力。下图为中国当时唯一的带防空导弹的军舰053K但是英国人考察了051型驱逐舰之后发现平台实在是太老,根本达不到上述的改造要求,所以放弃在现有051基础上改造的方案,而是更改部分舰体设计后建造2艘新的051,也就是051S,新设计中还融合了部分42型驱逐舰的技术和设计。

按照道理说,如果051S能顺利服役那么对中国当时的防空能力帮助还是很大的。但是事情出现了转折点,1982年马岛海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42型驱逐舰(也是配备“海标枪”防空导弹)有2艘被阿根廷击沉,其中“考文垂”还是被“超军旗”攻击机直接突破防空网后扔下的常规航空炸弹击沉的,可以说表现是比较差劲的。综合这一点,中国决定暂缓使用42型驱逐舰技术的051S的建造,将当时及其有限的资金分配给其他新的驱逐舰的设计。

也有说法是在马岛海战之后,中国当时认为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完成051S的建造并达到英国原版的水平,但是最终却低估了区域防空导弹的设计难度,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建造。所以分配给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这2艘051S型驱逐舰就出现了111和135这两个舷号的空缺。下图为051S的想象图再说一下114舰,114舰的说法有很多,但是都指向技术达不到设计要求。

114舰诞生时间在90年代,当时中国已经开始发展052型驱逐舰(也就是后来的112和113),但这两舰的性能仍然跟当时世界主流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防空能力。而且中美技术上的合作还在80年代末期因为政治原因停止(LM2500燃气轮机),所以当时我们决定自行研发新的驱逐舰(也就是我们说的114舰)。但是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动力,另一方面自己设计发展的舰载垂发系统和防空导弹实验阶段屡次失败(KS-1A),时间拖了很久。

但是当年正值和海峡对面关系紧张的时刻,时间不等人,中国决定临时由俄罗斯引进2艘“现代”级驱逐舰应急,并在1999年交付中国使用。“现代"级的技术水平比当时正在发展的114舰要高出很多,114舰最终还是因为配套技术不到位而下马。之后引进的还有俄罗斯S-300F舰载防空系统,并发展了2艘051C型驱逐舰115和116舰。

美军是蓝星第一军事强国,有哪些武器不行?

美军虽然是蓝星第一军事强国,但在某些单项武器上我们早已实现弯道超车。在这里列举三项有代表性的东西,分别是电磁轨道炮,暗箭无人机,反舰弹道导弹。电磁轨道炮,中、美两国基本同步进行的,但我国在马伟明院士的带领下实现了质的突破。不仅理论成熟,还成功的进行了上舰实验。而反观美国长期裹足不前,没有突破,最后不得放弃研发。

虽然有重启研究的可能,但目前看基本算是放弃,失败了!再据马伟明自述,与其技术相通的电磁弹射技术也要高美国一个等级,如果马院士没说大话的话。电磁弹射技术也是我们对美的又一优势技术。暗箭无人机,是沈飞研制的一款无人机,也许有人会奇怪美国也有无人机啊!为什么它也算美国不行的装备呢?因为暗箭与其他无人机大大不同!暗箭无人机是一款隐身、无人、战斗机。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核深弹  第一代  反潜  舰队  苏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