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教处的孩子,肯定是非常出色的。 长孙晟一听非常高兴,就找李渊家联姻。长孙皇后生于公元601年(不知为何,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大名,我们姑且称她为长孙氏)李家的二儿子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年龄相错只有两岁。因此两家就定了娃娃亲。 长孙炽的判断没有错,有窦氏这位优秀的母亲,李渊的几个儿子非常出类拔萃。

尤其是二儿子李世民,不但文武双全,最后还成为隋朝的掘墓人。窦氏也算是替舅舅宇文邕报了大仇。 窦氏是非常厉害,培养出了李世民。但能对窦氏非常欣赏的长孙家族肯定也差不到哪去,因此培养出同样优秀的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 可见真正的门当户对绝不是家里有多少钱,而是精神层面价值观的门当户对。

有才华的人,任何时代都可以成为佼佼者。 2)长孙氏,李世民的坚实后盾。 在长孙氏刚刚九岁的时候,父亲长孙晟去世,随后伯父长孙炽也去世。长孙氏的同父异母哥哥,已经继承家业的长孙安业把长孙氏这一支赶出家门,母亲高氏没有办法,就带着长孙氏和长孙无忌投奔舅舅高士廉。

高士廉当时也是一位名士,非常看好李世民。因此在长孙氏守丧期满后,于公元613年二月,把年仅13岁的长孙氏许配给15岁的李世民。不要以为他们当时年龄还小,要知道李世民16岁的时候已经开始领兵打仗,并且在隋炀帝雁门关之围时巧布疑兵,吓走了当时的突厥四十万人。 公元613年五月,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因为染病不起病逝。

李世民非常悲痛,一直是13岁的长孙氏安慰他,抚平他心中的伤痛。而两个人的感情也愈加亲密。 公元617年,皇帝杨广敕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渊最喜欢的儿子是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和长孙氏夫妻二人也随父亲就任而居太原。李渊这时候没有老婆,而李建成和其他人都在河东老家。这时候长孙氏就是这个太原府的主母。

当时年仅17岁的长孙氏把偌大的太原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她对李渊特别孝顺,深得李渊的喜欢。 这个时候隋朝已经有了瓦岗寨的李密,中原烽烟四起,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平叛的隋朝军队也是到处抢劫,中原百姓纷纷外逃,而暂时宁静的太原就成了逃难的中心。长孙氏看到这种情况,就筹钱修了寺庙,可以给这些人暂时居住的地方。

这种举动也让人对太原的李氏有了认同。 史书上反复说李世民一直主张造反,李渊压都压不住。好像这是一种执念。我们现在明白,这完全是窦氏的教诲。而李世民开始造反后,很快展现出来杰出的军事才华,也就成了大唐军队的统帅。李世民在外面厮杀的时候,长孙氏就在家里挂念。但每次李世民出征,她从来都没有阻拦,而是默默的为他收拾好行装。

然后告诉他:“我会等你回来!” 李世民不在长安的时候,长孙氏替李世民尽孝,李渊对长孙氏称赞有加。有长孙氏在后面打理着秦王府的事情,李世民真的是非常放心,这才能心无旁骛的在战场上奇计百出,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 我们仔细看历史就可以明白,618年大唐建国,而李建成自从大唐建国一直呆在长安,直到玄武门之变发生是626年。

也就是说李建成在长安苦心经营了8年。但好像没有看出这八年的经营有多么的强大。而李渊也是对李世民深信不疑。 我们看别的朝代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君臣相互怀疑,父子之间相互怀疑。而常年征战在外的李二,竟然没有一点这样的困惑。特别是打洛阳的时候,窦建德突然来帮王世充,满朝文武和李渊都要求李世民退兵,李二就是不退。

李渊也没有任何话。 以前我们都以为是李渊好说话,不怀疑自己的儿子。其实现在看来不一定,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权力面前没有亲情。李二如此淡定的在前方打仗,因为后方有人替他搞定一切,这个人就是长孙氏。 也就是说,在李世民不在长安的日子,李建成甚至干不过一个女流之辈的长孙氏。

而玄武门之变也有长孙氏的参与。据《旧唐书》记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蔚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就是玄武门事变已经发生了,李世民正要领着将士要入宫,长孙氏亲自到场为这些士兵打气,这些人都感激的不得了。 所以说长孙氏真不是一般的人,是李世民生活事业上的好帮手。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皮卡堂  7k7k  八日  二月  维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