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个情况,就是当时全国发生了大的自然灾害,他手里没多少钱,多少大事都没法办。于是总理提笔在报告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郭沫若极力主张打开乾陵,就是想看看《兰亭序》的真迹。)当时听到要开挖乾陵时,有个人特别兴奋。这个人就是郭沫若。他盼望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传说中保存在地宫中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

所以,他打算以与周总理多年的老交情以及中国社科院院长的身份说服周总理。但当他讲完开挖乾陵的好处及必要性后,周恩来总理只说了一句:“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此后,不主动挖掘帝王陵成为一项中央政策延续至今。在当时,多少地方都准备大动干戈挖自己地盘上的帝王陵,听了这话,估计小心脏都摔得稀碎稀碎的。当然,郭沫若的心也是稀碎的,他失落之余,写下了“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

到死,他也没有“延期翻案”。3.定陵教训:万历尸骨被烧,丝织品一动就成碎末(定陵挖掘后,不少出土的文物没有能力保存,是一个永远的遗憾。)周总理之所以不让挖掘乾陵,是因为挖掘定陵的教训太深刻了。是谁最先提出挖掘帝陵这一建议的,至今不可考了。但有案可查的是,1955年10月4日,由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等联名起草的《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可能是最早的。

这份报告很快也到达了陈毅副总理和周恩来总理的案头。这份报告让人很惊讶,因为发起人吴晗是北京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又是著名的明史专家。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夏鼐都很震惊,极力劝说称,当时的技术水平还难以承担这样大规模陵墓的发掘工作,出土文物在保存、复原方面的技术也不过关。但吴晗反驳说解放后人力物力有条件胜任这项巨大工程。

郭沫若、吴晗还特别在中央领导人那里加强宣传攻势。最后获得了毛泽东的首肯。(定陵出土的丝织品,用涂料防腐,涂料老化龟裂,丝织品跟着碎裂,太可惜了。)随后,“长陵发掘委员会”成立,但阴差阳错,长陵发掘进展缓慢,便转移到了定陵。1957年5月,考古人员使用铁铲、手电筒等工具,打开了定陵地宫,取出丝绸、青花瓷等大量文物。

但正如反对的人们所说的那样,出土的艳丽的丝绸很快变得类似树皮,大量文物未保存下来,万历皇帝的尸骨更是被红卫兵焚毁了。最可气又最可笑的是,1959年9月30日早晨,当时的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指使民工说,上级要来检查,让他们把地宫清扫一下,把万历皇帝等三人的棺椁清理掉。这三个棺椁,被几十名警卫战士推进了山沟。

一个星期后,考古大师夏鼐知道了,赶紧让博物馆找回来保护,但已经找不到了。被附近的村民捡走当木柴烧了。(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刚挖出来非常光鲜,但随后一天天地变化,毫无办法。)定陵保存下来的文物,有些袍服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比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在半腐的衣服上。这种涂料是不可逆反的,不久涂料老化龟裂,丝织品也随之碎裂,太可惜了。

1965年,郭沫若等人再提发掘长陵,被周恩来总理予以否决。这也是后来,乾陵要发掘时被周恩来总理否决的重要原因。著名考古学教授宿白说,定陵出土的丝织品是一个教训。现在不敢动,一动就成碎末了,万历至今才三四百年历史,乾陵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怎敢保证万无一失?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特别是丝绸,至今放在冰箱里冷藏不敢拿出来示人,不是足以说明保护条件不过关吗?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徐苹曾回忆,当年挖掘马王堆墓时,墓被水泡着,有一片藕片在水里漂着,很漂亮,可拿出来一见阳光就烂光了,跟鼻涕一样,只有痕迹,没有样子了。

马王堆里的文物刚挖出来的时候,非常光鲜,但一天天看着它变化,却毫无办法,太无奈了。4.挖宝式的考古方式早已被国际学界唾弃(陕西一直想挖乾陵,但都没有得到批准。)陕西方面想要挖掘乾陵的心思,自从发现乾陵墓道后,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一位国家文物局的前领导透露,陕西方面力主开挖乾陵由来已久。早在1986年就提出过报告;1995年9月西安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陕西省领导又提出来,国家文物局还是不同意。

2000那边老山汉墓发掘后,陕西又有人提出“抢救性发掘”秦始皇陵、乾陵的计划,都被国家文物局予以坚决的否决了。陕西提出“抢救性发掘”的主要理由是乾陵处于地震带,可能在地震中遭遇破坏,而且它还属于喀斯特地形,地下水会毁损文物。当时北大考古学一位教授刚考察完秦陵,他认为,秦陵几千年都没有震坏,等几十年就震坏了?他勘探时发现秦陵地宫保存得相当完好,抗震性能很强,地宫也没有进水。

同样,乾陵也应当如此。(考古不是寻宝,挖宝式的考古方式早已被国际学界唾弃。)考古学家宿白说:帝王陵有些省份为何一直主张要挖?无非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事实上,想要挖帝王陵的,都是把考古工作当成了广告,把文明的成果当成了商品,从上到下把它当作商品来对待。其实,考古本身只有一个价值,就是历史价值,但时下经济价值人们最愿意听,主政的也最愿意讲。

有著名的考古学家就呼吁考古界要去除浮躁,仔细想一想:我们挖帝王陵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考虑到这是全人类的文物遗产。挖宝式的考古方式早已被国际学界唾弃。其实,发掘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它与保护是一对矛盾。这种抢救式发掘是否就是最佳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这种仓促发掘究竟是真正在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还是在保护名义下的合法破坏?我们应该扪心问一问:我们究竟要抢救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子孙后代进行交代?。

俄罗斯为什么不直接投入最厉害的武器快速结束战争?

俄罗斯为什么不直接投入最厉害的武器快速结束战争

俄罗斯根本就不急,从开战伊始,俄罗斯已经赚了三千多亿美元,比开战之前每天多赚大几亿美元,这是因为石油,天然气,化肥,粮食等所有大宗商品都大幅涨价,而且现在卢布的汇率已重回战前,俄罗斯有战争中,每天也就消耗两三亿美元,所以普京不急,反而是西方国家急了,已经开始出现倒戈的现象了。慢慢来,让西方国家从内部瓦解。

八佰里面为什么人跳下去炸敌人,不可以直接丢炸药下去吗?

八佰里面为什么人跳下去炸敌人,不可以直接丢炸药下去吗

应该是这样的原因:一,直接扔下去会从日军铁板上弹开,起不到炸死日军的效果。二,战士绑着炸药,大喊一声,再跳下,与敌同归于尽,起到催泪的效果。三,体现当时我军孤立无援,没有任何人能帮到中国军队,只能如此!四,让对岸租界的国人与外国人看到,中国军人宁可战死,亦不投降!五,让日本人明白三个月灭我中华是不可能的!十多年的抗日战争,千万军人战死沙场,他们为国捐躯,舍身取义,换来了一个和平的中国,向他们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二战时德军已攻打到莫斯科城下,为什么没有轰炸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克里姆林宫?

谁说没有轰炸?!后世有个夸张的说法,说德军前锋,已经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圆顶,但其实也是一支小部队,离克里姆林宫四五十公里呢。讨论这一问题前,我建议大家先看看卫星地图,没看过的尤其建议,看看三D地图里,莫斯科或者随便哪个俄罗斯城市的城市规模,体会一下这个国家是怎样浪费土地的。还懒得看那就听我说,在斯大林格勒,有三个苏联重要的坦克工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每一家工厂里,都有几个师级单位在作战,这地盘够大了吧?够夸张了吧?但是且慢,实际情况更加夸张,那就是前院几个师级单位在作战,人家后院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坦克!坦克兵就等在边上面,造好一辆,装上弹药油料就直接朝前院开!那么要知道,斯大林格勒不是苏联最大城市,莫斯科比它大!有没有数了?还没有?那么我们说自己有概念的,被放帝都,你要去内蒙古旅游,骑个自行车,突然想,这里帝都蛮近的,顺带也歪进去玩玩,好了一歪龙头,朝帝都骑,路上一问老乡,老乡,帝都怎么走,结果人告诉你,这已经是帝都地界了,你当然挺高兴,可是你猜猜,你想骑到天安门,你以为还要多久?身体不结实,我保证你明天天黑也见不到!二战时期的莫斯科,规模上来说,小不到哪里去,而作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国家来说,苏联只是被德国打蒙了,并不是完全不堪一击,这座城市,布满了高射炮高射机枪,几乎全城伪装,作了大量地形改造,成群的苏联飞机一下生产线就赶过来,只飞过几个小时的菜鸟们,狗斗时不惜采用撞击战术,来跟敌人同归于尽。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炸弹  不炸  602  传奇世界  引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