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徐元直,这个人聪明正直。从这里看出,徐庶徐元直与诸葛亮很早就认识,而且很熟悉,并且是好朋友。三国中,文武双全的徐元直是怎么死的?答案是病死的。不过徐庶在曹操阵营中并没有什么表现,可能真的是像演义中说的那样,一言不发,一计不出。

徐元直到曹营出过什么主意?

徐元直到曹营出过什么主意

三国迷们都清楚,演义与史书有很大的差距。看了《三国志》等一些史书后,再看《三国演义》就感觉,罗贯中老先生,简直就是一个三国盲,对于许多的史料不清楚,或者说他在睁眼说瞎话。其实不然,罗先生对于这段历史是相当熟悉的,甚至是做了非常仔细、深入地研究。就以题主这个问题说一下这个事。关于徐庶的史料很少,主要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一些相关的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从这里看出,徐庶徐元直与诸葛亮很早就认识,而且很熟悉,并且是好朋友。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曹操传》记载,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亲自率兵南征汝南刘备。刘备听说曹操亲自来了,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派遣刘备屯驻新野,以抵御曹操。就在刘备屯驻新野的时候,徐庶拜见先主刘备,刘备非常器重他。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刘备就说:“很好啊,叫他跟你一起来就行哦。”徐庶说:“诸葛亮可是大才,不像我一样,可以呼来呼去的。

你要想见他,还得亲自去。”也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个事,没有准确的时间记载,但很可能是在司马徽、庞德公等举荐诸葛亮之前的事。当时刘备对诸葛亮一点也不了解,认为诸葛亮就跟徐庶差不多的才能。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丸,诸将都说:“刘备一定会趁机建议刘表袭击许都。万一有失,后悔就来不及了。”只有郭嘉说:“刘表不会信任刘备而出兵的。”奉劝曹操出兵乌丸。果然,刘备向刘表建议,袭击许都,但刘表没有采纳。这时候,徐庶、诸葛亮可能已经都在刘备军中,是不是他们的主意不得而知。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恰巧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就投降了曹操。在刘备南撤经过襄阳的时候,诸葛亮建议进攻刘琮,占据襄阳,但刘备没有采纳。刘备率众南行,诸葛亮与徐庶一起跟从。在当阳长坂坡,刘备等被曹操追上,击败,刘备仅仅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数十骑逃走,徐庶的母亲及刘备的二个女儿等都被曹操虏获。

徐庶就告辞刘备,指着自己的心口说:“本来想与将军一起图谋霸业,现在老母已失,方寸已乱,于事无益,请求就此告辞。”徐庶就辞别刘备投奔了曹操。从史料看来,刘备挽留一下,徐庶客气客气倒是可能,但没有史料记载,刘备痛哭流涕,说:“徐庶走后,自己也无心功业,就会遁隐山林。”徐庶也没有对刘备发誓:“誓不为曹操进一言。

”否则,二人就是没有一句实话。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魏略》记载,徐庶本名徐福,因避难南下,与诸葛亮相识。长坂坡这个桥段,被后来艺术加工就成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史实是刘备没有隐遁山林,徐庶也没有一言不发。

徐庶被作为孝子,成为教化的典范,为后世推崇,这个是真的。曹操对徐庶很信任,徐庶对曹魏集团也很尽力。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看一下这个官职有多大、多重要吧。右中郎将,西汉时开始设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勋爵。魏时,为四品,秩比二千石。比郡守品秩二千石,略低一点。御史中丞,秦朝开始设置,是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

汉哀帝废除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代相沿袭,但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时改为宫正,其待遇也就相当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汉以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是最尊显的官职,是所有仕途上的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不过,御史大夫在待遇上与丞相、太尉(均为一万石)差距较大,品秩只有二千石。

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是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副丞相。丞相出现空缺,许多时候由御史大夫补缺。后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司空一职,由御史大夫改设。御史大夫要协助丞相处理朝政,所以监察的职能主要由御史丞和御史中丞去完成,其中御史中丞具体执行检察权。御史中丞经常跟随皇帝身边,负责监察朝中文武官员。除了本职工作,御史中丞也负责一些行政事务,比如主管公卿百官的奏章、掌管图籍、秘书等等。

曹操废三公,独设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御史大夫依然是显赫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权力很大。御史大夫有时不设,由御史中丞代替。徐庶在魏文帝时被授予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可见曹丕对徐庶的信任和器重。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个比较复杂,既是对人才的分等,也是对官职的品评。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是四品以上的官吏,是中上等。

在不设置御史大夫的情况下,御史中丞就是最高的监察官,相当于最高检察长。清朝,督抚常常加带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当时副都御使可比前代御史中丞。因此,督抚也常称作中丞,为正二品。无论在任何时候,这个官职都是相当重要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徐庶在曹营混得还是相当不错。如果徐庶真的是一言不发的话,他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得到这个官职的呢?当然了,徐庶究竟说了些啥,无从得知。

既然从史料中找不到徐庶说了些啥,那就好办了,老罗就可以认为徐庶一言不发。如果老罗对这段历史,特别是对徐庶的情况不熟悉,他会安排徐庶一言不发吗?至于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老罗安排了许多情节,关于徐庶的桥段就是,庞统替徐庶设谋,以西凉韩遂、马腾叛乱为由,带领三千人马去了散关,逃过了周瑜的一场大火,躲过一劫。

三国徐元直是怎么死的?你怎么看?

三国徐元直是怎么死的你怎么看

谢邀,笑谈君来回答这个问题。三国中,文武双全的徐元直是怎么死的?答案是病死的。徐庶,字元直,颍川寒门子弟,诸葛四友之一,是诸葛亮推崇备至的大才。徐庶年少时喜欢剑术,曾经为人报仇,当街杀人,然后披发涂面,被官府抓住后,也没人上来指认他,后来被江湖朋友所救,从这件事来看,徐庶是个智勇双全、又讲义气的人。徐庶获救以后,弃武从文,由于先前的经历,很多读书人看不起他,但是徐庶求学态度端正,最终他的成就远高于他的同学。

刘备依附刘表时,徐庶投奔了刘备,并向刘备推举了诸葛亮,在正史上,徐庶是和诸葛亮共事了一段时间。后来长坂坡之战,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掳走,徐庶方寸大乱,忠孝不能两全之际,徐庶选择了孝,辞别了刘备,北上投奔曹操。不过徐庶在曹操阵营中并没有什么表现,可能真的是像演义中说的那样,一言不发,一计不出。在曹丕时代,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以徐庶的才能,这个官职并不高,几年以后,徐庶就病死了。

怎么看待三国演义中徐元直这个人?

怎么看待三国演义中徐元直这个人

徐庶徐元直,这个人聪明正直。但在曹操用他母亲威胁他时乱了阵脚,看不透形势。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局中还能看清的,才是大智慧。此外,在火烧赤壁之前,庞统到曹营献计,被他一眼看穿。但他却想不出脱身之计。原因是他自己立誓不为曹操献策,限制了自己的思路。最后庞统教他借口防守马超,回到北方,成功脱身。由此可见,人不能被条条框框缚住头脑,否则有才能也发挥不了。


文章TAG:徐元直  遵化市  概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