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南下荆州,战事太久,战线太长,又逢江南冬季,北方将士水土气候不服,粮草不济,军中瘟疫导致非战斗减员厉害。从政治上看,荆州新降也需要时间整合巩固。所以赤壁之战时的曹操更多是打心理战,以荆州新败借兵威故意写信给孙权称与将军会猎于吴以震撼江东势力,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借机收服孙权,却没想到碰了个硬茬,初战失利,因此曹操即引军北还,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确实孙权就是他的晚辈。

但是这也确实留下了三国鼎立的契机。赤壁之战后,曹操看起来成就不大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了新想法。翻翻史书就知道,赤壁之战后曹操参与的战争时间都不长,原因之一是他已经是一个53岁的权臣。曹操创业之初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获得了道德和政治的制高点,当时和汉献帝成了双赢的合作,皇帝不再颠沛流离,有了起码的皇家威仪,曹操掌握了中央大权,可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汉献帝逐渐年长,他虽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却也不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庸人,这样他和曹操两个人就都既很尴尬又很痛苦了,皇帝当然不喜欢当傀儡,但是曹操也有自己的雄心啊,何况名义上大汉朝廷的有效控制范围都是我曹操拼命打下来的,我全听你的你是真当我缺心眼啊!曹操年轻的时候可能真想当一个匡扶汉室的征西将军,但是到了统一北方后他有了当皇帝的想法其实也正常,毕竟事物是变化的,何况认知、追求和野心。

但是总有一些看不清形势的人,毕竟汉室正统也已经400年了,忠君爱国的思想总是那么深入人心,以至于连荀彧这样的曹操大谋士都反对其有僭越之心,可见人心有别队伍就不好带了。赤壁之战后,53岁的枭雄曹操在当时已经到了老年,他不能再一门心思扑在为东汉朝廷服务上了,他必须为曹魏的基业好好谋划了。因此他不能一直在外面打仗,他要不断地为自己封功晋爵,也要不断地清除异己分子。

当然曹操也会有后悔的,最后悔的莫过于没有听刘晔的话,平定汉中之后一鼓作气直下益州,这样他真的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结束天下分崩的局面,成为更伟大的人,而不只是留下一句得陇望蜀的成语。所以有时候再睿智的政治家也容易因为私心而忘记了大义,从而止步于权臣而没有上升到人生更高的境界,所以还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啊。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文学家、诗人,除了诗文名世,在另一领域也非常出色?

看到这个问题,我一下子想到的就是苏东坡。可能源于本身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吧。苏东坡大家都了解。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浸润到我们生活和心灵的方方面面。出自 宋·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经典词句几乎妇孺皆知,带给后人深刻的启迪。

其实,除了这些,苏东坡还是一位出色的美食家。家喻户晓的东坡肘子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粘锅了,怎么弥补一下呢?王弗加进各种配料细细烹煮,想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苏东坡不仅自己反复炮制,并留下了记录,还向亲朋好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现在的人,谁没品尝过美味的东坡肘子呢?红红的大肘子,香气扑鼻,吃一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如果配一下蒜汁调料,更有滋味。软栏的肉皮,深得爱美女士的青睐,这可是难得的美容佳品呀!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东坡豆腐鱼,又是一道以苏东坡为名的菜,这道菜是苏轼被贬至湖北黄州镇江时创造的。初至黄州,苏东坡即写诗赞美黄州为“长江绕廊知鱼美”。

黄州出产一种鱼,俗名“胖头鱼”,头肥,巨口,当地人常以“胖头鱼”炖汤,苏东坡很喜欢喝这种鱼汤,经他改进,加入豆腐,味道更好。流传至今,成为黄州名菜。东坡豆腐,也是这个期间苏东坡创造的名菜。彼时,生活简朴,每次待客,苏东坡常常亲自下厨做菜。在做菜时,苏东坡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9/9   首页 上一页 7 8 9 下一页

文章TAG:吊打  厨泉  蛮夷  周边  各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