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书剑恩仇录》原作小说的描述,陈家洛是红花会的新任总舵主。《书剑恩仇录》的武斗戏,其实也是一部“红花会”群雄和张召重一个人的斗争史。《书剑恩仇录》原作小说当中的主人公陈家洛,就是这样的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因为《书剑恩仇录》作为金庸第一部书,武功很保守,许多厉害的武学都没想出来,文泰来仅凭点穴一招,就能让很多大内高手畏惧了。

如何看待《书剑恩仇录》中霍青桐这个人物?

如何看待《书剑恩仇录》中霍青桐这个人物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备武,无授权禁转!  读过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朋友可能都对书中的一个角色有比较深的印象——霍青桐。在此书中,霍青桐是南疆回部首领的女儿,武艺高超,富有智慧,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在她的指挥之下,回部军民通过巧妙设伏,在“黑水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清朝大将乌雅兆惠,歼灭四万清军,霍青桐也由此成为了回部军民心中的英雄。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场“黑水河之战”吗?答案是既有也没有。说有,是因为清朝历史上确实有过一场“黑水营之战”,而且对阵双方确实是回部军队和清军,清军同帅也确实是乌雅兆惠,说没有,是因为这场战役的实际情况和小说中描述的完全相反,是清军获得了此战的最后胜利。那么,这场战役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不同版本的《书剑恩仇录》电视剧中的霍青桐形象)  话说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于盘踞西域的蒙古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乾隆帝抓住机会,以叛逃归清的准噶尔部贵族阿睦尔撒纳为先导,派出数万大军远征西域,史称“平定准部之战”。

由于准噶尔首领达瓦齐丧尽人心,清军很快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原先被达瓦齐囚禁的南疆地区回部大小和卓木(圣人后裔的意思)波罗尼都和霍集占也被清军释放,并任命他们来掌管回部事务。照理说,清军让他们重获自由,又让他们掌握了回部的大权,他们理应对清廷感恩戴德,然而,小和卓木霍集占却野心勃勃,企图将清军逐出西域,独霸天山南北。

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随着清军主力东返,原先引清军入西域的阿睦尔撒纳因野心没有得到满足,遂起兵反叛。霍集占见时机一到,立即起兵响应。其兄长波罗尼都开始时首鼠两端,随后见叛军节节胜利,于是也加入叛乱,一时之间,天山南北都陷入了混乱之中。清廷由于忙于镇压北疆的阿睦尔撒纳叛乱,暂时抽不出手来对付大小和卓木叛乱。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底,阿睦尔撒纳叛军终于被消灭,清廷开始着手进军南疆,扫平大小和卓木叛军。于是,乌雅兆惠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乾隆帝下令绘制的平定准部回部功臣画像中的乌雅兆惠像)  乌雅兆惠,满洲正黄旗人,是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的族孙,出身高贵,勇猛善战。曾参与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和平定准部之战,立下赫赫战功。

乾隆帝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于是任命他为定边将军,率大军出征南疆,平定大小和卓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八月,兆惠率大军南下,开始了艰苦的平定南疆之战。清军打击的首要目标,就是霍集占所盘踞的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县)。十月初,兆惠统率的四千兵马率先进抵叶尔羌郊外,扎营于黑水营。霍集占匆忙集中人马出城反击,结果三战三败,士气大挫。

但是兆惠所率的清军前锋由于进军速度太快,和后方的辎重部队脱离了联系,很快陷入了粮饷不继的困境。霍集占侦知这一情况,于是设下圈套,让人放出风声,说叶尔羌城南山下有人放牧,兆惠听说之后立刻决定渡过叶尔羌河去劫夺羊群以补充给养。结果清军先头部队从叶尔羌河桥上过去四百多人,桥突然就塌了。霍集占的伏兵四出,将清军重重包围。

兆惠在负伤的情况下临危不乱,指挥清军边打边撤,在付出伤亡数百人的代价之后,终于撤回了黑水营,坚守待援。霍集占见清军已经击败,于是指挥一万五千人马,将黑水营团团围住,日夜攻打,企图一举将清军歼灭之。    (乾隆下令绘制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中的《黑水解围》卷,图左侧的营盘即为兆惠坚守的黑水营)  兆惠坚守黑水营的战斗上是极其艰苦的。

回部叛军数量是清军的五倍,而且黑水营内粮草给养十分匮乏,但是在兆惠的指挥之下,清军顶住了叛军长达五天的猛攻。霍集占见强攻不能奏效,遂改为长期围困。此时,南疆地区早已是天寒地冻,黑水营内的清军粮草不继,处境十分困难。有限的粮食吃完之后,他们就杀战马裹腹,战马吃完之后,就煮皮革、马鞍为食,最后连皮革、马鞍都吃光,清军无奈之下,开始用被击毙的叛军尸体充饥。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恩仇录  书剑  侠女  加血  相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