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明寺在扬州老城区西北的蜀冈上,苍松翠柏环抱着一座名闻遐迩的古刹,当地人常称之为平山堂,而其正式的名字就叫大明寺,建于宋代的平山堂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明寺因建于六朝刘宋大明年间(457-464)而得名。10.观音山位于大明寺东侧,有“第一灵山”之称。隋炀帝曾建行宫“迷楼”于此。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清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重塑。

观音山地处蜀岗东峰,因其地势在扬州最高,所以构寺时大胆使用山寺的构造方式:不强调对称,而是在山体顶峰,随山势筑殿。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楼殿参差,山与庙俨然一体。11.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高旻寺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高旻寺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

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今高旻寺庙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的汉白玉石额。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12.琼花观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原为后土祠,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土祠内供奉的是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因此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釐观”。

“蕃釐”出自《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蕃指多、大,釐代表福气,蕃釐即多福大福,举世无双的扬州古琼花就生长在琼花观,有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13.普哈丁墓俗名回回堂。普哈丁相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

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建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记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14.仙鹤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位于扬州市南门街北段西侧。

由于这座清真寺原来的建筑群,在外形上看很像一只仙鹤,所以得名仙鹤寺。该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由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建造。1390年明朝皇帝下令重建。该清真寺的礼拜殿是木结构,由卷棚、大殿和后殿构成;清真寺的平面布置和大殿内部的装饰都是伊斯兰风格。该寺最著名的文物是《谕米里哈只》敕文,这是1407年由永乐皇帝颁布的,用汉、波斯和蒙古三种文字书写,反映了当时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5.镇国寺塔因该塔原在高邮城西门内,与城东净土寺塔(俗称东塔)相对,故又称西塔。相传塔始建于唐僖宗年间(874-888)。现存塔身的一至三层为宋代遗物,其他各层均明代修建。1956年拓宽运河时,为保护文物,在塔的四周直径100米以内填土筑堤保护,形成运河中的一个小岛。塔的外形轮廓大体保存唐代砖塔的风格。

16.文峰塔扬州的文峰塔和杭州的六和塔、临清的舍利塔、通州的燃灯塔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文峰塔建造于明万历十年(1582),塔身为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塔高七层。文峰塔的周围原来叫做三湾子,是隋唐时期由古运河到长江的必经之地,当年唐代高僧鉴真曾经由此东渡日本。17.扬州石塔石塔立于扬州市区文昌中路街心绿地内,建于唐代,五级六面石塔,原在古木兰院。

塔身石龛有浮雕佛像26尊,具有唐代风格。塔之一、三、五层南北两面各辟拱门,互相贯通。塔顶为六角攒尖式,塔刹为葫芦形。每层有六个翅角,塔檐和石栏上分别刻有花纹和龙凤牛马等动物图案,石级两侧石头上刻有二龙戏珠和莲花。塔侧的一棵银杏为扬州的著名古树,已有千年历史。18.仪征天宁塔天宁塔始建于唐代景龙三年(709),毁于五代十国,宋代重建,又毁于宋元战火,现存为明代初年建筑。

殿内三尊主佛身高5米。大雄殿两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五百幅,其艺术水平相当高。寺内主要殿宇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和其他建筑。塔身外部为正八面形仿楼阁形状,塔体内部为正方形,现仅存塔身,高47.2米。塔下原有慧日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寺内读书写经时曾饮用此泉水,书写镌刻“慧日泉”三字于井栏上。历代很多文人学士慕名到这里品泉饮茗,清代诗人王渔洋就有“自怜五载真州客,初试东坡慧日泉”的诗句。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无双  赤月  神鬼  技能  遗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