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精髓——“诚”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君子以诚待人即为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诚满德的刘备待人之诚,无不被后人赞誉。 他求贤若渴 ,对人才诚心诚意 ,故不顾奔波之苦,三顾茅庐 ,诸葛亮感于刘备之诚,于是决意出山辅佐刘备,从而使刘备能在后期成功入蜀,稳定战局,与吴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以诚待人是一种品德,从而能感化他人,心想事成。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克:中庸言之:“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说的是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是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是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用真诚的心去学习和做事,就能修心立人,真诚是最好的处事态度 。

切记 :以诚处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中庸有言:“诚则形、行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其大意说的就是:人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使万业俱兴。

切记:以诚立业。“诚者自成也”, 有真诚的信念去修善自身 ,完善自己 , 待人接物处事满怀真诚 , 中庸之道 谈“诚”如此,而你又何不为?真诚,从“心”开始。所以中庸之道现实的借鉴意义更在于诚信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营造,诚信社会、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组织、诚信企业和诚信个人的营造并把诚信贯穿到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极为推崇中庸之道,孔子曾赞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视为人生至高的品德,作为一个有道德有境界的人,君子应当努力去追求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中庸之道。虽然中庸之道这个词是孔子所说,但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并非来自于孔子,而是来自于更古老的典籍,来自于中国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它是我们华夏先祖的人生经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奉行中庸之道,似乎是中国人的人生宿命和最佳选择。尧说,“允执其中”,舜奉行“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原则。这里面都说到了中,这个“中”,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人生智慧。就是一种理性的、现实的、不迷狂的状态。人生的最高智慧就是把握住该把握的,没有必要没有希望的就不要去孜孜以求了,这就是中。

“庸”是普通,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不好高骛远,平常人平常心。东汉的郑玄认为,“中”指“中和”,“庸”即“用”,“中庸”就是“中和之为用”,不偏激,不走极端,不浮躁冒进,以中为贵,以和为美,和和美美,这就是心平气和的人生,这就是心平气和的世界。

其实这两种解释产差不多。都是讲要中,要和。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是以中和为美的。那么,中庸之道到底是不是和稀泥或做好好先生呢?其实这都是我们误解了中的真正意思。 “中”,不是几何学上的中点,也不是代数学上的平均值,更不是好好先生抹稀泥搞折中,而是指适中,适度,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比如一种社会改革,也要遵循循序渐进适度推进的改革。

不改革,社会无法进步,狂飙突进的改革,又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不管是社会治理,还是人生行事,都要遵循中庸之道。朱熹说的很好:“如当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扇,此便是中,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密室,重裘,拥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拥火,盛寒时衣葛挥扇,便是怪异,便是失其中矣。

”总之,面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种种问题,不苟安,不浮躁,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有诗与远方。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把握好分寸,审时度势,进退有度,这就是“中庸之道”的要义。所以,人生的大智慧就在于,掌握好火候,进退有度,就在于平平常常就是真。这就是中庸之道的人生大智慧!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待人做事处世上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人生的度,有时候要真正践行中庸之道觉得不怎样容易,其实中庸之道本身就给了你正确的答案: 保持真实的自我,诚实做人,真诚待人,诚信处事,从我做起,这样诚信社会才能真正逐步营造起来。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令牌  4399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