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战国时期的几个诸侯国,但凡强大过的几个诸侯国,全部都是经历过变法的。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因此韩国要想在战国七雄中拥有一席之地,自然也是要变法的。韩昭侯时期,申不害的变法,长达15年之久。申不害变法主要是为了推行法治和术治,加强君主专制,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限制贵族们的特权。

因此申不害变法时期,韩国是比较强盛的。可问题也出在这里,申不害去世以后,韩国的后代贵族们,并没有继续坚持变法的原则,所以说申不害的变法其实是失败的。韩昭侯没能坚持变法,以至于后来秦国大军兵犯宜阳,使得上党地区成为一块飞地。韩昭侯本人被活活气死,从此以后韩国便一蹶不振了。相对来说,秦国的变法就比较彻底,秦孝公时期,坚持商鞅变法。

等到商鞅被杀了以后,秦国的国君秦惠文王并没有停止变法,而是继续坚持变法成果,因此秦国才能长久强大。很多人说君王英明与否,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不大,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封建时代,君主集权,君王的任何一个决定,都能够改变国家的走向,这就是秦国和韩国有着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三、周围都是大国,韩国没有发展空间。燕国被称为弱燕,但是燕国此前的模样大家或许还不知道。

在击败东胡之前,燕国那也是个弹丸小国。可是燕国聪明,他知道向南发展没有空间,毕竟南方的赵魏齐都是他惹不起的,于是拼命向北发展,所以也获得了不少地盘。秦国本来也比较瘦小,尤其是5万魏武卒击败了50万秦军,将其逼到了华山以西的狭窄地区时,秦国几乎面临亡国之危难。可是他们先后灭了义渠,夺取了蜀地,逐渐也扩充了地盘,后来还收回了河西之地。

再看看韩国,那是相当憋屈的,西边是秦国,不敢惹。东边是魏国,也不敢惹,北边是赵国,还是不敢惹。南边是楚国,依旧不敢惹。你说韩国想要拓宽土地,应该找谁去要呢?压根就没有任何办法。除非他掌握超一流的军事科技,否则压根就无法碾压周围几个大国。所以说韩国伸展不开身子,只能一个劲儿地在内部瞎捣鼓,闭门造车能搞出啥好东西呢?此外韩国内部搞来搞去,唯一变法图强的机会也给放弃了,不衰败才怪。

总结:韩国的衰弱,分为三个方面的原因。韩国的衰弱,首先是历史原因,当初灭了智伯瑶的时候,赵魏韩三家分赃不均,韩国是最没有地位的一个,所以分的自然也最少。其次就是韩国的变法实在是不够彻底,申不害虽然努力了15年,使得周围诸侯国没有收拾韩国,可是申不害一死,韩国就没有继续坚持变法了。最后是韩国周围全都是大国,被这些强大的诸侯所环抱,韩国压根就没有发展的机会,所以只能憋屈地等着人家来灭了自己。

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是怎么样成长的?

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是怎么样成长的

秦国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秦朝数百年不停的努力。有个著名的说法,叫: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秦国的强大,是六代君王的努力,是一个接力赛,而不是冲刺,到了秦始皇这里,统一天下只是水到渠成而已。那我们看一下秦朝历史上,对秦朝强大贡献比较大的君王。第一个:秦襄公这是春秋秦国第一个国君,也是秦国第一任诸侯,在此之前,秦朝只是一个大夫,他们家是给周王室放马的,根本不入流,而在西周向东周演变时,他们家族抓住了机会,积极参与周王室政治变迁,在周平王东迁中,秦襄公出了大力,周平王就此封秦襄公为诸侯,还把自己的歧西之地扔给了秦国,算是做个便宜人情,因为那个地方已经被戎人占了,根本不在周王室手里,周平王只是没钱支付运费,所以开了空头支票,没想到秦国通过玩命,真把这个地盘拿到手了,这可是风水宝地,周王室发家的地方,后面秦国能够统一天下,也是因为地势占优。

第二个:秦穆公这位曾经参与中原争霸,只是败给了自己的女婿晋文公,失败之后,他放弃了东进中原的打算,转而向西发展,从而并国二十,拓地千里,大大的扩张了秦国的生存空间。第三个:秦孝公《过秦论》讲的奋六世之余烈,其实是从秦孝公开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那秦孝公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商鞅,实行变法,打下了秦朝强大的基础,这其中,搞了一套网游升级系统,把战争变成网游,砍一个脑袋升一级,秦国人可以通过打架一步步升级,其中白起就是秦国的满级武士。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军魂  学霸  尚武  七雄  秘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