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一即王位,就下诏: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册著令,藏之石室。

什么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为什么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东汉的皇帝,除了初期的光武、明、章三帝外,几乎都是幼主继位。可是,就这样,东汉王朝还是传了13个皇帝,延续了190多年。接过东汉的曹魏就比较惨了。第一个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刚刚继位10年,大权就彻底旁落,再也收不回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皇权“代理人”小皇帝继位,还不具备治理天下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靠得住的人来“代理”。

小皇帝的爹爹没了,但妈还在呀。哪怕不是亲妈,只是宗法关系上的妈,也比一般人靠得住呀!母后临朝,母后自然会启用娘家人来帮忙看着。作为成年人,外戚大多是有能力“代理”的,甚至有的还具有极高的政治、军事素养(如窦宪),可以带领王朝获得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外戚的权力来源正是与天子的亲戚身份,离开这个身份,他们什么也不是(即使窦、邓这些功臣大族之后,以自己的名望来掌重权,也是要依赖外戚身份的)。

因此,东汉的外戚虽然多权顷一时,但当天子想拿回权力时,一般都是摧枯拉朽。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窦宪,他曾权势熏天,既掌兵权又掌政权还有大破北匈奴的不世之功。可是,汉章帝曾表示: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窦宪?根本不足为患!果然,汉和帝在宦官的支持下收回大将军印,收捕、处死窦宪及其党羽。此外,掌朝二十余年的梁冀,也被轻松扑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外戚们,真的是完完全全的代理人,他们无论看起来如何权倾一时,其实质都是虚弱的。他们替天子“看着”天下,天下却有人在替天子“看着”他们。皇权“维护者”替天子“看着”外戚的,有三种人。1、太后。外戚,只是太后委托的“代理人”,而皇权的合法“代理人”是太后(有时是皇后或太皇太后)。太后既要娘家人来帮忙打理,但也不可能愿意把江山从自己儿子手里传给侄子辈。

后来唐朝的武则天,自己都当了皇帝,最后还是要立李家人作太子,就是这么个道理:儿子跟侄子谁更亲还是分得清的。所以,太后会重用外戚,但在许多问题上也要与外戚斗争。比如:何进要诛杀宦官,何太后死活不同意。此外,“窦氏虽不守法度,太后常自减损”,窦氏也屡屡反对外戚的意见。其实,在许多外戚倒台前,外戚都曾提出“永绝后患”的建议,都被太后所阻。

原因很简单,外戚要绝的“后患”,往往是太后母子的“后路”。因此,无论外戚权势多大,宫廷内外都保持着一支时刻可以扭转乾坤的力量——宦官。2、为天子代言的宦官。外戚专权时,天子一般是接触不到百官的,即便接触到了也难以信任。因此,天子可以信赖的,也就只有陪伴左右的宦官们了。宦官既是天子的“分身”,可以将天子的指令下达各处,自身也拥有一定的实力。

因此,即便外戚掌控大权,但是,当天子以宦官为基本力量,以宦官传达诏令,对外戚发起致命一击时,外戚一般是没有抵抗之力的。而在外戚被除后,宦官往往又可以利用天子的信任专权。宦官没有子嗣,即便横行一时也没有自己称帝的可能,其威胁就不展开聊了。3、根基深厚的士族。豪强地主广占田业,掌握着经济命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垄断仕途,是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力量。

世家大族的经济基础是庄园经济,关系纽带是血缘宗族关系,而他们的号召力则来自于世代传经。通过世代传经,他们把控舆论导向,掌握人才品评话语权,从而广招门生,门生故吏遍天下,获取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只有恪守“忠”,才可能使世家大族们保持口碑,维系其舆论领袖、道德楷模的地位。“四世三公”的袁术,就因为称帝,瞬间失去士族们的支持,众叛亲离,一败涂地。

曾极力辅佐曹操的荀彧,则在最后时刻为反对曹操称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与后来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不同,东汉时的士族领袖多是以忠诚勇敢闻名的。动态平衡因此,东汉的政治,一直保持着动态平衡。小皇帝登基后,母后临政,外戚专权。新皇长大后,利用宦官势力,铲除外戚集团。宦官得到天子信任,宦官专权。老皇帝早早驾崩,小皇帝继位,又是外戚专权。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190  雄主  草包  乱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