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论是日军骑兵是波兰骑兵与坦克交战肯定是失败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抵挡喷着火舌的钢铁巨兽?从战法上来说,坦克与骑兵交战只要是正常的进攻队形比如:“楔形”、“正面波形”就可以了,坦克间距300米既不影响到坦克炮的射击有可以让坦克有适当的机动能力,同时坦克上的机枪也能形成交叉火力,不使敌方的爆破对接近,同时要做到步坦协同,一个班的步兵以坦克为火力核心,坦克乘员要探出炮塔操纵大口径机枪形成密集的火力投射量,构成主炮2000米的打击距离、重机枪800~1200米的拦阻射击距离和7.62毫米轻机枪400~600米补漏射击距离,步兵班再使用步机枪构成200~400米最后拦截距离,这样的火力打击层次完全可以消灭骑兵的冲击。

北宋军队战斗力如何

北宋军队战斗力如何

谢邀!北宋的军队战斗力如何?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曾经北逐匈奴,南定越南。唐朝曾经东征高丽,西灭突厥。那种叱咤风云气势令人心潮澎湃。到了宋朝的时。赵匡胤是个武将出身。能够带兵打仗,军队战斗力也很强。然而,赵匡胤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多数武将的兵权。走上了重文轻武的道路。经常调兵换将。使将不是识兵,兵不识将。

经常搞百姓大迁移。人心不稳,参军没有战斗力。北宋先是被辽国打得一败涂地,接着又在西夏面前屡屡受挫,最后又被金国夺去了半壁江山。还搭上了两个皇帝。当历史学家评论北宋历史的时候,多数的历史学家气愤地说,北宋的军队根本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用来解决失业问题的。北宋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在治国方略的制定上。釆取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军队这个国家的基石坍塌了,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是屡屡失败的主要原因。

坦克兵团如何布阵可以击溃骑兵兵团?

坦克兵团如何布阵可以击溃骑兵兵团

坦克与骑兵交战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并不是题主设定的那样几万人和上千辆坦克,交战双方充其量是营团级规模。第一次是在“诺门坎战役”当中,由于在先前的“张鼓峰战斗”当中苏军略处于下风,这让日本关东军想当然的认为苏军的战斗力都不如“日俄战争”期间的俄军,所以在“诺门坎战役”当中纠集了近5万人的步騎坦合成部队,企图一举打垮“苏蒙联军”…騎兵与坦克交战就发生在战役的第一阶段

苏军T26轻型坦克是“诺门坎战役”当中苏军的主力,由于这次战役中表现良好,苏联在抗战期间还援助了我国一定的数量。当时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800人(八百藏联队)连同马匹借助夜色越过了哈拉哈河进入到外蒙境内,除建立进攻阵地外还有接应后续大部队的任务…哪料想天亮之后这支骑兵联队发现了在外蒙一侧的河岸台基上有100多辆苏军坦克和装甲汽车在等着他们,随即两军就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其实对于日军来说是知晓骑兵与坦克交战的后果的,但是在军国主义思想的洗脑下,这些日本骑兵高呼“天皇万岁”的口号对苏军坦克发动了“猪突进攻”…战斗的结果就是800多人连同马匹的联队只有10多个人逃了回去!完全被全歼。

第二次骑兵与坦克交战就是“波兰骑兵冲击德军坦克”的谎言…当时是一股德军(约一个营的兵力)在华沙郊外休息,波兰骑兵(一个团)方面侦察到这个情况之后,悄悄接近然后突然发动冲击…由于战斗突然德军方面被打的落花流水,但波兰骑兵方面在侦察时也有疏漏,在德军步兵休息的不远处有一个德军坦克营也在休息,波兰骑兵没有侦察到,当战斗打响之后这个德军坦克迅速赶到,波兰骑兵见状由两个骑兵连断后掩护主力撤退…当时有个意大利记者跟随德军坦克做战地报道,战斗结束之后进行了添油加醋报道经过…就演变成了“愚蠢的波兰骑兵冲击坦克部队”…。

但不论是日军骑兵还是波兰骑兵与坦克交战肯定是失败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抵挡喷着火舌的钢铁巨兽?从战法上来说,坦克与骑兵交战只要是正常的进攻队形比如:“楔形”、“正面波形”就可以了,坦克间距300米既不影响到坦克炮的射击有可以让坦克有适当的机动能力,同时坦克上的机枪也能形成交叉火力,不使敌方的爆破对接近,同时要做到步坦协同,一个班的步兵以坦克为火力核心,坦克乘员要探出炮塔操纵大口径机枪形成密集的火力投射量,构成主炮2000米的打击距离、重机枪800~1200米的拦阻射击距离和7.62毫米轻机枪400~600米补漏射击距离,步兵班再使用步机枪构成200~400米最后拦截距离,这样的火力打击层次完全可以消灭骑兵的冲击。

小时候农村下雨天,你们家是怎样度过的?

北宋军队战斗力如何

小时候,家里住的是土墙瓦房。泥瓦是泥土经过高温烧制的,最大的缺点就是遭受风吹雨打后,容易出现破损开裂。遇到下雨天,雨水就会通过泥瓦破损开裂的地方漏雨到屋里面。通常的方法就是拿盆或者桶接滴下来的雨水。等到天晴后,到房顶上检查一遍泥瓦,把破损开裂的全部换成新的。当然,这是被动的做法。经验总是好东西,人们通过经验总结,掌握了泥瓦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生命周期,这样就可以提前预防。

如果你可以回到古代,你最想亲眼见证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役里你最想探寻哪些秘密?

此战过后,失败的一方宗庙、陵寝、文字、族人皆不存,战胜的一方主帅死因至今不明,今天就来揭开其中鲜为人知的奥秘!西北黄土战火燃公元13世纪的中华大地是政权分立战火不熄,南宋、金朝、西夏、蒙古、西辽、吐蕃、大理割据一方。直到成吉思汗的横空出世,中华统一的脚步才又迈开了!公元1203年,成吉思汗在吞并克烈部的时候,眼见西夏为其撑腰,导致自己统一全蒙之路受挫。

所以在全蒙统一后,将矛头对准了西夏以出恶气!经过了激烈的交战后,战败的西夏只得割地息事宁人。然而富有远见的西夏人,知道以地事蒙无异于抱薪救火,于是与当时的东亚霸主结成了“金夏联盟”,在1207年成功的击退了蒙古。但好景不常在,遇到成吉思汗就注定了其命运是悲惨的。军事天才成吉思汗发觉正面无法突破西夏防线,于是采用大迂回的策略,在公元1209年攻取了高昌回鹘。

这下失去河西地区的西夏就直接暴露在了蒙古面前!门洞大开的西夏,一连失去了斡罗孩城、克夷门,最后蒙古包围了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突围无门的夏襄宗(李安全,公元1170年——公元1211年9月13日),玩起了宋朝的割地赔款的游戏,并接受了“附蒙伐金”的条件,蒙古才接纳其求和。真应了那句“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遥想当年宋朝向自己割地赔款,现在却已成了过眼云烟!就这样苟延残喘的过到了1223年,西夏头脑发昏的拒绝了协助成吉思汗攻金,并遣使与金朝冰释前嫌结盟对抗蒙古。

由于应对策略不清晰再加上朝秦暮楚,致使西夏的民力极度虚弱军备十分不堪,最终在1227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灭亡。战后疑团纷纷起一、今天的考古学家走遍了西夏的山山水水,硬是没有发现西夏的王陵,就连遗址也寻觅不到,有人猜测说是西夏王陵实行秘密安葬,也有人说是被蒙古人野蛮的捣毁了以防西夏死灰复燃!二、公元1036年,李元昊正式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建西夏文字,然而今天的文史专家却找不到它流传至今的痕迹,更别说读懂其含义,于是有人说被残存不多的党项人带到欧洲去了,也有人说被蒙古人给焚书坑儒了。


文章TAG:战龙  之刃  布阵  上线  兵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