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此时的唐雎,竟然敢于针锋相对:“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什么样子吗?”秦王十分不屑:“老百姓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板,拿自己的头往地上撞罢了。秦王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这显然是一个骗局,安陵君没有答应,秦王生气了。

什么是布衣之怒?

什么是布衣之怒

布衣之怒典出《战国策.魏策四》。 我们曾经读过的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说的就是这个典故。文章用人物对话方式,生动地塑造了唐雎不畏秦王的典故。 文章在描述中,提出了盛名于世的“天子之怒”和“布衣之怒”。天子就是当时的国王(从某个角度看,也可以称之为皇帝了,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

),后世经常引申为当权者。布衣就是当时没有官职的平民,后世也常引用为普通民众的代名词,也就是现在我们平常所说的老百姓。 在正常情况下,天子身为九五之尊,万人之上,如果一旦发怒,那威力自然不可小觑。正如文章里秦王所说的那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唐雎的“布衣之怒”却使得秦王俯首就范。

从文章的描述,可以认为“布衣之怒”比“天子之怒”还有威力,才使得高高在上的秦王降低他那所谓的高贵的身段。 “布衣”——普通民众——也就是老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百姓,也就是说没有人,哪里可能出现部落或国家。 历史上,多数朝代更迭和兴亡,均是由“布衣之怒”引起的,也就是广大老百姓不堪受压迫、不堪受欺辱,而奋起反抗,直接导致某个朝代的更迭和兴亡。

所以古人曾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类似的意思就是:统治者或当权者像是一艘船,而广大的老百姓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掀翻淹没掉。所以历代清明有为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布衣”——老百姓的安抚,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使广大老百姓不会迸发出那能量巨大的“布衣之怒”,从而加强、维护自己的统治。

布衣之怒天子之怒是什么意思?

布衣之怒天子之怒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这显然是一个骗局,安陵君没有答应,秦王生气了。为了缓和矛盾,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此次出使,家国安危悬于一线。面对虎狼之国,能否完成使命全身而退?在波诡云谲的风云时代,唐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秦庭,秦王盛气凌人:“我用五百里的地盘换一个小小的安陵,安陵君竟敢不听寡人,难道是轻视我吗?”唐雎义正辞严:“安陵君受祖先之名守土,就算千里也不会交换的,别说五百里了。

”秦王大怒,恐吓唐雎道:“你听说过天子发怒什么样子吗?”唐雎毫不退缩:“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如果生气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此时的唐雎,竟然敢于针锋相对:“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什么样子吗?”秦王十分不屑:“老百姓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板,拿自己的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凛然道:“那是庸夫发怒的样子,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的样子。

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袭月;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虹贯日;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仓鹰在殿上飞翔。这三个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今天,我将效法他们,做第四人。如果老百姓一定要发怒,倒在地上虽然只有两具尸体,血流不过五步,但是天下的人都要披麻戴孝,今天就是这个样子!”说罢,唐雎挺剑而起!秦王吓傻了,连连谢罪:“先生别生气,事情没有那么严重,现在我明白了,小小的安陵存活至今,完全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唐雎出使,果然不辱使命,既维护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又保全了领土。


文章TAG:赤月  热血传奇  之怒  龙神  攻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