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弹的发射药被点燃,大量气体被释放出来,推动榴弹向外飞出。以89式掷弹筒为例,首先将榴弹的保险销去掉,将榴弹放入掷弹筒中。因此,枪榴弹我军曾经大量装备,但由于恶劣的体验,导致我军不愿使用枪榴弹,作为军迷必须指出来,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况且,现在我军都已经淘汰了枪榴弹,用枪挂榴弹发射器取而代之(用了专门的自动榴弹发射器事实上将逐步淘汰了枪挂榴弹发射器)。

掷弹筒怎么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上图是萨沙的收藏。掷弹筒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以89式掷弹筒为例,首先将榴弹的保险销去掉,将榴弹放入掷弹筒中。然后拉动击发杆,掷弹筒的撞针就会撞击到榴弹的底火。榴弹的发射药被点燃,大量气体被释放出来,推动榴弹向外飞出。89式掷弹筒是有膛线的,所以精度高,射程也远。但膛线导致加工难度增加,对于榴弹的要求也高。

为了保证榴弹配合膛线,就必须使用紫铜的弹带。这会使榴弹底部的“弹带”部件均匀膨胀并嵌入膛线,从而让发射筒的炮弹以下形成密封。另外,掷弹筒没有迫击炮这么复杂,所以只能通过调节杆伸入发射筒的尺寸,来调节炮弹与发射筒底部的距离。距离越短则射程越远,反之则越近。掷弹筒因为这种设计,发射时候的声音很小,不容易暴露掷弹筒手,相对比较安全。

二战中,日军掷弹筒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中国出现了大量轻型迫击炮以后,掷弹筒很快就被淘汰了。原因不复杂,掷弹筒的加工并不简单。首先榴弹需要加工紫铜弹带,无论紫铜还是弹带的加工都比较复杂。另外,掷弹筒采用线膛的话,弹筒本身加工也不容易。所以,抗战中国军和八路军仿制的掷弹筒,都是滑膛结构,没有才行膛线,就是加工太复杂。

另外,掷弹筒最大问题是精度。同轻型迫击炮不一样,掷弹筒没有稳定的底座,完全靠一支手扶着固定。所以发射掷弹筒的时候,不免会出现晃动。这样榴弹出膛必然会有误差,无论射手技术再好也不能避免。另外,掷弹筒没有精确的测距和瞄准机制,只有概率瞄准设备。所以掷弹筒是否命中,百分之八十以上要靠射手本人的经验,甚至手感。

枪榴弹怎么瞄准,怎么发射?

二战以及战后很长一段时间,用的都是通过枪口发射的榴弹。在使用前,要在枪口安装一个类似“火帽”的装置,这其实是起到口径匹配和火药燃气收集的作用。因为枪口榴弹通常口径与枪管口径是不一样的,没办法直接安装。除此之外枪榴弹初速只有几十米每秒,有效射程近,弹道下坠很快,所以发射时步枪发射仰角很高,必须用另一套瞄具。

以二战时期M1 加兰德使用的M7枪榴弹发射器为例:M1加兰德配套的M7枪榴弹发射器和M9反坦克枪榴弹M1枪榴弹瞄具是安装在机匣左侧的过去的枪榴弹初速较低,瞄准的时候要向发射迫击炮一样夸张用枪口发射的榴弹,需要安装一发空包弹用高压火药燃气提供榴弹飞行的动力。当然也有的枪榴弹本身带有俘弹器,可以将弹头捕获并吸收其动能,且不会被子弹打坏。

这种枪榴弹不用空包弹用实弹发射也是OK的。但没有俘弹器的枪榴弹,绝对不能用实弹发射,否则就会出大事故。俘弹器的构造,通常用铅,软钢,铝合金等软质的金属制造我国W87枪榴弹发射器的发射过程现在的话,枪榴弹本身已经做到小型化了,有40mm,35mm,甚至20mm的,不需要再像二战的枪榴弹那样弄得像手雷那么大。

加上枪械的可扩展性的增强,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枪榴弹都是枪挂榴弹发射器,这种发射器直接装在枪管护木下方的战术导轨上就能用,弹药本身就带发射药,也不用空包弹了。比较有名的比如美军的M203枪榴弹发射器。当然了,这种枪榴弹还是需要另一套表尺:40mm榴弹的结构和有壳子弹是一样的,由弹壳,底火,弹头和发射药构成使用M203枪挂榴弹发射器的美军。

指挥官手里的手枪有什么用?

按照职务的高低,指挥官可以分为高级指挥官,中级指挥官和基层指挥官。想必大家都玩过陆战棋吧?陆战棋里面的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和排长都是常见的军事指挥官,其中司令,军长和师长属于高级指挥官,旅长,团长和营长属于中级指挥官,而连长和排长则属于基层指挥官。按照不同的级别,军官手里的手枪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枪林弹雨  用枪发  奏响  如画  火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