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因为山东群雄都想起兵来讨伐自己,惶恐不安。初平元年二月,他便胁迫献帝离开洛阳迁都长安,临走前焚烧洛阳皇宫,把洛阳地区皇帝、大臣的坟墓全都挖开,盗取里面的宝物。董卓到了西京长安后,自任太师,给自己加称号尚父。 董卓又在郿县修筑城堡,城堡的墙和长安城的城墙一样高,里面储存了够吃三十年的粮食。声称如果大事成功,可以雄踞天下。

如果不成功守在郿坞里,也足以终老。 弄权害民,人神共愤 董卓十分残暴,他曾经将投降的士卒几百人押到酒席间,当众割掉他们的舌头,还有砍掉双手双脚,挖出双眼的,但他镇定自若,泰然无视。 太尉张温素来与董卓关系不好,董卓对他怀恨在心,借着天气变化,让人诬告张温与袁术勾结,将张温鞭打至死。董卓还派人严密监视天下百姓的言行,一旦发现有不轨言行,立刻严刑拷问,轻则刑罚重则处死。

当时天下百姓人人自危,见面也不敢交头接耳,生怕被人听到受到惩罚。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初平三年四日,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董卓的将领吕布共同谋划诛杀董卓。这时,汉献帝的疾病刚刚痊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吕布让同郡老乡骑都尉李肃等人,率领十余个亲兵穿上宫廷卫士的服饰,装作守门的卫士。 吕布按怀里藏着诛杀董卓的诏书,董卓刚到,李肃等人就上前用兵器刺杀董卓。

作为名士又是汉室宗亲的刘表为何被称作徒有虚名?

作为名士又是汉室宗亲的刘表为何被称作徒有虚名

刘表字景升,鲁恭王的后代,少时知名于世,后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恩威并重,招诱有方,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有甲兵十余万,先杀江东孙坚,北抗曹操,雄居荆江,其人生性多疑,好坐谈,立意自守,无四方之志,我认为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好事,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叶帅有"刘表父子皆豚犬"诗句,后人对他褒贬不一,这也就是因为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对儿女教育无方,死后兄弟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导致全家覆灭,这才有,徒有虚名之说。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诸葛家族是琅琊望族,在东汉末年诸侯纷争、天下动乱的时候,诸葛亮因为受刘备“三顾之恩”出山,之后担任了蜀国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这之前,他的哥哥诸葛瑾就已经到了东吴,后来做到了大将军;而他的弟弟诸葛诞,终生效忠于曹魏,称征东大将军。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会知道,他事迹一直被世人歌颂着,比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大战、三气周瑜等。

貌似他的兄弟在历史中被慢慢的淹没了。世人很少提到他的兄弟的,所以也很少知道他有几个兄弟,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其实诸葛亮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诸葛谨在吴国担任大将军,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史书称“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这时候大家是不是感到奇怪了,既然他们是三兄弟,为什么要分属不同的阵营呢?诸葛瑾在早年间曾游学洛阳,后来天下大乱,率家人避居江东。

后来孙权的姐婿弘咨遇到诸葛瑾,对其才华非常欣赏,就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担任宾待,后又成为孙权长史、中司马等职。215年,孙权遣诸葛瑾出使刘备,与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未尝谈及私事,最后双方重新划分边界。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瑾虽然被封为武官,但其军事才能与其弟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几次出兵作战,均无建树。

241年,诸葛瑾病死,时年68岁。252年,孙权死后,诸葛恪曾执掌东吴军国大权。253年,诸葛恪被宗室孙峻所杀,被诛灭三族。诸葛瑾这一族在吴国也全部被诛杀了。诸葛诞早年的仕途生涯并不顺畅,而魏明帝非常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将他们免官。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辅政,曹爽重新启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出任扬州刺史、昭武将军。

255年,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反抗司马师的专权。诸葛诞拒绝了毌丘俭劝诱,并最先率兵讨伐,随后率先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诸葛诞不仅平定了叛乱,还击退了东吴的军队。战后诸葛诞因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成为魏国在东南地区的封疆大吏。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夷三族。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群雄  三国  结教  XY  探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