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藏号临沉入海底的最后照片。虽然被美国人炸沉了,但是日本人还是可以为他们的造船技术而自豪:“武藏号是平着沉下去的,日本造船舶的的平衡保持能力还是可以滴”)结果,大和级战列舰完全彻底地失败。大西泷治郎的“一艘大和号等于3000架飞机”的说法还是开建之前的估算,实际上大和号的建造费用和所有的项目一样到最后都大大超越了最初的估算。

1936年的估算是1亿5千万日元,而实际上1941年7月发布的《丸五舰艇制造费预算表》中标明了大和号的直接花费超出2亿8千万日元,如果用1787的物价指数来计算这笔钱的话,几乎相当于现在的5千亿日元,大约47亿美元。用这笔钱能不能造3000架飞机不知道,但是可以造2艘大凤级航母是肯定的,大凤号的造价正好大约1亿4千万日元。

如果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日本少了两艘没用的战列舰大和和武藏,多了四艘34000吨的大凤级正规航母,那珊瑚岛海战以及之后的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就很可能可以倒过来写了。而且,即便日本海军还是在中途岛海战中失败了,失去了一航战的赤城加贺和二航战的两龙,但是还剩下了五航战的两鹤加上两个正规航空舰队,这样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仍然在日本人手里,瓜岛和新几内亚这两个重要战场的结果很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两处的日本陆军就能接到给养补给了,也就是说日本有可能把澳大利亚和美国真的切割开来。

了解二战战时的人知道罗斯福总统当时是倾向于先欧后亚,亚太战场并不受重视,是尼米兹将军争取到了西太平洋上的一部分制海权,树立了可能进行反攻的态势之后亚太战场才能得到一部分给养,如果美国海军一直丧失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实际上就发生过在太平洋上有一段时间美国海军都没有了航空母舰,但好在日本人的航母也元气大伤,但如果日本人多出来了四艘正规航母,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美国就真的可能会接受日本的城下之盟,起码美国在解决纳粹德国问题之前干脆不去过问太平洋战场了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过了两年到德国投降之后亚太成了什么样子就只有鬼才知道了。历史不容许假设“如果”,因为这种“如果”会吓着太多的人。无论如何,如果没有了大和、武藏和信浓这三艘战列舰的建造,太平洋战争的局势就大不一样了。有人说美国发明了原子弹,看过拙作《有一类战犯叫参谋》的朋友也许知道,如果不是美国人在空中优势下进行的绞杀战,日本也许也能制造出原子弹。

李鸿章认为军舰可以买,不必国产化,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还非要建造中国自己的平远舰?对此你怎么看?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准确,李鸿章并不是完全反对军舰国产化,他反对造“平远”另有原因。一般说起李鸿章,很多人因为他筹办的北洋水师主力舰基本购买自国外,和南洋水师大多是国产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觉得他对自造军舰似乎没什么兴趣。不过实际上在北洋水师早期装备了不少国产的炮舰,而李鸿章也曾经多次关注自造军舰的相关事宜。

福建船政局开设初期,其创始人左宗棠对近代海军认识不足,认为军舰上应该加装货舱兵商两用,平时跑运输赚钱,战事打仗。这种想法不错,但是实际上军舰加了货舱以后生存力下降,而且军舰载货量有限,跑运输也无法和真正的商船相比,变成了作战不行,运输也不行。北洋水师装备的国产炮舰“威远”号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以后,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他和李鸿章对于海防理念比较接近,两人关系日益密切。

所以自沈葆桢以后,接任船政大臣的丁日昌、吴赞诚、黎兆棠等人都是出自李鸿章的幕府,这一时期李鸿章对福建船政局的影响极大。李鸿章、沈葆桢在筹建海防时,因为大中型铁甲舰费用昂贵,一时难以购买。李鸿章因此建议福建船政局先行仿造新式的巡洋舰,这样以后买好铁甲舰以后可以直接成军。在此前北洋水师已经从福建船政局调拨了“威远”等炮舰,如果福建船政局巡洋舰仿造成功,北洋水师很可能会继续调拨。

然而尽管李鸿章建议仿造巡洋舰而不是铁甲舰,主要是考虑此时福建船政局技术水平比较低,需要先从简单的做起。但是因为各衙门扯皮、经费等问题,福建船政局从1877年委托法国地中海船厂帮助设计新式巡洋舰,到1881年11月9日实际自己开工建造,还是花了四年多的时间。而等到第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开济”号下水,已经是1883年,历时六年之久,原本还算新式的设计已经过时,各国的巡洋舰进入了穹甲时代。

“开济”号无防护巡洋舰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指望李鸿章还对国产军舰有多少信心。他早就等不及在英国订购了碰撞巡洋舰“超勇”、“扬威”两舰并且回国,而在德国订造的“定远”等舰也已经差不多完工,一个月以后又在德国订购了“济远”号穹甲巡洋舰,对于国产的无防护巡洋舰没了兴趣。更重要的是,福建船政局提出建造三艘“平远”级近海防御型铁甲舰的时候,恰逢清廷为了加强海防,有意购买六艘新式巡洋舰。

“平远”虽然号称是铁甲舰,不过实际上只是加了装甲的大型蚊子船,李鸿章对此根本看不上眼。更何况清政府财政紧张,海防经费有限,福建船政局造船经费只能挪用他的购舰经费,而此时福建船政局的管理权又被左宗棠夺走,已经和李鸿章没什么关系,他当然要加以反对。被编入日本海军的“平远”舰倒是慈禧觉得船政搞了这么多年也该有点成果,所以支持福建船政局试造一艘。

不过正如李鸿章预料的那样,外购军舰从六艘减少到了四艘。虽然慈禧承诺把福建船政局建造的铁甲舰拨给北洋使用,从后来“平远”和外购的“致远”等舰性能相比看,这事对于李鸿章来说还是有些得不偿失。所以这事还真不能说李鸿章反对造“平远”就是反对军舰国产化,如果福建船政局当初早点完成自造巡洋舰的工作,说不准北洋水师也就装备国产巡洋舰了。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舰娘  二次元  开测  一款  建造  
下一篇